
用“新传统”来满足新需要。
文/全历史 胥言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等人合著的《传统的发明》中提出,“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有很多并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甚至是被发明出来的新东西。”
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常常出于各种需要,在历史中找根源,刻意发明“传统”。通过不断重复,这些攀附历史传统的“发明”很可能就变成了真传统。
发明“传统”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第一,增强权威性或使权力关系合法化。这常常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政治需要,比如政权更迭、推行改革等等。想减小阻力,就必须加强自己的权威。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之后,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俾斯麦式的统一(把奥地利排除在外),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缺乏合法性。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把自己和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尼亚联系起来,用这种方式建立民族认同感。比如1884年开始动工的帝国国会大厦,就装饰着日耳曼尼亚雕塑群。此外,德意志帝国又选择了“德意志米歇尔”作为民族形象。米歇尔被说成是日耳曼民族的传统代表,象征着对抗外敌的力量。其实当时米歇尔的历史最多不过几十年,算不上传统,只是因为德意志是在普法战争之后统一的,米歇尔的含义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就得到了认可,成了民族象征。

不仅政权,个人同样会发明传统,以增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比如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书中提出,尧、舜等先贤的事迹都是孔子创造的,目的是借先贤之口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宗师。其实真正“托古改制”的是康有为,他拉孔子作大旗,就是想证明变法是传统,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这个依据,他就可以增加变法维新的合法性,甚至自己做“圣人”,开宗立派。
第二,灌输信仰、价值体系或行为准则。
举个例子,男性穿裙子是苏格兰人的一大特色,然而这种服装的历史并不长,苏格兰并入联合王国之后才出现。苏格兰的传统服饰是束腰披风,或者是长衬衫、马裤,格子裙是为了方便活动而改良的。1745年詹姆斯党叛乱之后,英国政府决定禁止苏格兰人穿民族服饰,想彻底同化苏格兰。后来,在伦敦苏格兰人社团的奔走游说下,政府废除了相关法案。苏格兰人把这视为对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的重大胜利,所以都去穿格子裙,还把它说成是古老传统,用这种方式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每当出现新的需要,或者是面对不确定因素,人心难免浮动。这个规律就是告诉我们,“制造”传统虽然是迅速凝聚人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避免内部的不稳定危害到整个系统的运行,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尊重事实,因为“制造”出来的传统,总是有被识破的时候。
历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