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路易十五世时代,法国的艺术经历了一场巨变,从雄健夸张变成了轻软甜柔,这种新风格即为“洛可可”。这种艺术的主导者正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人,蓬巴杜夫人。
法国路易十五世时代,法国的艺术经历了一场巨变,从雄健夸张变成了轻软甜柔,这种新风格即为“洛可可”。只听这读音,轻巧可人,女性味道十足。
这种艺术的主导者正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人——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原名娜·安托瓦·特·普瓦松,她以文化保护人的身份,资助了众多的文学家及艺术家,其文学素养和设计品味促成了路易十五样式,即洛可可艺术。而艺术家弗朗索瓦·布歇于1756年创作完成的画作《蓬巴杜夫人像》,便是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全面展现。
布歇是谁?他为何能为蓬巴杜夫人画像?

布歇的自画像,也充满洛可可的轻柔、精致、细腻
布歇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他作为色彩家和表现光的画家,当之无愧为美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之一,对于洛可可艺术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由于与蓬巴杜夫人的审美情趣非常相像,布歇深得她欣赏。
在这幅《蓬巴杜夫人》中,蓬巴杜夫人高贵、典雅,庄重中隐含着妩媚。娇嫩光泽的面容上,目光充满自信。优美动人的身姿斜倚在羽绒衾的床上。
手中的诗集、背后镜子上映射的书橱、地板上散放着的绘画工具、左手洛可可式小茶几上的鹅管笔和还未火漆的信封都显示了这位夫人的知性与教养。

华贵缎子撑裙
画作中最夺人眼球的是蓬巴杜夫人身着的华贵缎子撑裙,缀满的花饰和胸前的蝴蝶结显得人物肤色白皙,更加美艳动人。
典型的洛可可式服装及身后的精美挂钟凸显了人物的审美趣味,使人物形象愈发丰满,是鲁本斯式造型向更性感方向发展的产物。

胸前的蝴蝶结
时至今日,画中衣裙的蕾丝花边、裙摆上的大波浪、碎花和蝴蝶结等细节仍是深受女性喜爱的元素,这也得益于引发这些潮流的蓬巴杜夫人,把她称作巴黎时尚界的潮流教母,也毫不为过。
画作中颜料的低饱和度色泽也不仅仅归功于布歇本人的绘画天赋,还依托于洛可可时代的一项重大发明——普鲁士蓝的诞生,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如今这些被称为“性冷淡风”或高级的莫兰迪色,也正是蓬巴杜夫人做出的贡献之一。

洛可可风格的小茶几
身为情妇,却能够成为“洛可可艺术的缔造者”,我们不得不赞叹蓬巴杜夫人的才貌双全。
入宫前,蓬巴杜夫人就结识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这两位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入宫后,蓬巴杜夫人发现路易十五意图摆脱祖父的威严控制,便投其所好,将皇宫装饰成国王喜爱的洛可可风格。

精美挂钟
虽然受困于当时天主教 “一夫一妻”制的宗教思想,蓬巴杜夫人饱受批评,但她的趣味成为时代的趣味,她的色彩成为时代的色彩。

布歇1758年创作的《蓬巴杜夫人》
1756年蓬巴杜夫人晋升为王后女侍臣,成为法国宫廷中,除了王后以外最高的女性掌权者,负责官员职位的升降,还兼具国家的外交事务。
在思想界,她支持法国启蒙运动,赞助狄德罗编写完成《百科全书》;在艺术界,她赞助自己喜爱的洛可可艺术家,买下塞夫勒瓷器厂,仿照中国技术制造洛可可风格瓷器,发明瓷器表面鎏金工艺;她还延续法国舞蹈传统,修建剧院,编排舞蹈。
她为法国留下了很多,伴随着洛可可艺术的一个个潮头浪尾,一次次兴衰沉浮。

博格瑞特夫人
关于《蓬巴杜夫人》
全面展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创作者布歇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
画作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式趣味;
画中人物蓬巴杜夫人对法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配图为布歇作品《日升》《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