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的造梦空间——亨利·卢梭《梦》
《梦》是卢梭的绝笔之作,是他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在其后期,卢梭越来越多的描绘他幻想的、梦境中的世界。极致的苦难和极致的浪漫,都浓缩在卢梭的身上。艺术对他来说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寄托。

美丽梦幻中的亚狄维亚,朦胧中睡着了,弄蛇人袅袅的笛声,似乎萦绕在她的耳边,花丛与绿树之间,皎洁的月光正静静地映照。​

——卢梭

丛林中的女子与窥视的狮子

这是1910年,卢梭的《梦》在独立沙龙展出的时候,画框上贴着的一首诗。诗歌和画面,让人才济济的时尚巴黎,记住了这位艺术家——亨利·卢梭。​

《梦》描绘了一片热带丛林般的奇异景象,整个画面都被各式各样,高低错落的花草树木填满。这些植物长长的叶子和繁茂的花果,让人仿佛置身雨林之中,但仔细审视它们,又不像是现实世界里真实存在的雨林。

画面左边是一位躺在维多利亚式沙发内的裸体女子,女人明亮的皮肤和沙发的暗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半卧的姿态,鲜明的轮廓,让人想到爱德华·马奈的《奥林匹亚》。

有人认为,画中的女子是他过去一位同事的女儿。卢梭当时被相思所困,他将生命中最后一次爱情奉献给她,却惨遭拒绝。

马奈《奥林匹亚》1863年

画中女子的目光看向画面右侧,也带领观者的目光游走在画面中。她的沙发右侧,是两只趴在草丛中的雄狮,似乎正虎视眈眈地看着女子。

草丛中的两只狮子

狮子的后面,一个身穿彩色裙子的黑人正在吹奏某种乐器,他身后的植物中还隐匿的一只大象。

吹奏乐器的黑人与隐藏在丛林中的大象

一只鸟停留在黑人上方的花木上,画面右上角树丛的缝隙中露出一轮月亮。

所有的人和动物都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现实的雨林中本不会出现沙发这样的物品,但它们出现在画面中却毫无违和之感。

缝隙中的月亮

动物与植物融为一起

卢梭对这幅画是这样解释的:“沙发上沉睡的女人,梦见自己被运进森林,听着弄蛇人的音乐,这就是为什么画里要有沙发。”

实际上,卢梭从未离开过法国,他的很多画作,是用现实中的素材,编织梦想中的场景。画中的这些美丽的花草,很多取材于巴黎植物园,大部分动物的形象,也来自动物园。

在《梦》这幅画中,为了画出各式各样绿色植物的缤纷效果,卢梭使用了50种以上的绿色。

画中的各种绿色植物

《梦》是卢梭的绝笔之作,也是他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

卢梭早期的绘画,很多是对现实场景的写照,比如家庭、朋友、城市景观、自画像。而在艺术创作的后期,他越来越多地描绘幻想、梦境中的世界。

这些绘画大多以自然环境为场景,如热带丛林、沙漠等,《沉睡的吉普赛女郎》《火烈鸟》《老虎和水牛的搏斗》都是这一类型的作品。

这种具有异域情调和原始感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代表了卢梭最独特的风格。而在这批作品中,《梦》最为经典。

卢梭《沉睡的吉普赛女郎》1897年

和同时代很多有名的艺术作品相比,卢梭的作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他的画作通常表现的是充满幻想的梦境,想象中的世界,画面清新,色彩丰富明丽。

卢梭忽视传统艺术中的规则和造型手段,他时常采用平涂或过渡色的方式填色。画面中的形象,都有清晰的轮廓,透露着一种稚拙和童真,因此他的风格被称为“原始主义”、“稚拙派”。

卢梭《狂欢节之夜》1886年

也正因如此,虽然从1886年开始,卢梭每年都参加“独立沙龙”的展览,试图获得“业内”的认可,但他的画作在他生前并不被看好。

这种满布的构图、并不具有任何写实性的画法和梦幻场景,与精英画家们那种对构图、笔触的考究形成鲜明反差。

他的画作,甚至受到许多讥笑和嘲讽,一位巴黎的记者居然说:“卢梭先生是闭着眼睛,用脚在画画。

卢梭《火烈鸟》1907年

确实,卢梭从未接受过正式的绘画训练,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半路画家,他的一生中充满贫穷、苦难与挫折。

1844年,卢梭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前半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循规蹈矩。27岁时,他参加了普法战争,退役后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很多人因此称他为“收税员卢梭”

卢梭40岁才开始了专职画家的艺术生涯,一边自学一边创作。但艺术并没有使他摆脱贫困,他相继失去妻子和五个孩子,所有画画的开支,都是靠去大街上拉小提琴得到的微薄施舍,甚至连这把小提琴都是租来的。

卢梭《自画像》1890年(40岁)

极致的苦难和极致的浪漫,都浓缩在卢梭的身上。即使是这样,只要手里有余钱,他还会在小小的画室里举办音乐会,邀请和他一样的穷艺术家,还有杂货店老板、修锁匠和其他的左邻右舍来听自己的演奏。艺术对他来说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寄托。

卢梭曾写道:“我有过三次弯腰的经历,都是为了捡起被人扔掉的画笔,但我的弯腰不是妥协,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与命运的抗争,一种对梦想的坚守!”

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不断追求艺术梦想的一生。

卢梭《耍蛇人》1907年

卢梭说:“当我走进那些温室,看到来自异国大陆的奇妙植物,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梦。”

正如《梦》这幅画所表现的那样,他不知疲惫的描绘着梦中的世界,远离现实,远离烦恼,直到生命的尽头。

卢梭《塞弗雷斯桥附近的风景》1908年

卢梭一生对自己的艺术都抱有坚定的信念和热忱。他曾对毕加索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画家,你用非洲风格作画,而我则用现代风格”。

《梦》生动诠释了卢梭所说的那种现代性:对于幻想世界的自由挥洒,清晰的轮廓和神秘感并存的气质,鲜艳的色彩和近乎荒诞的视觉感受。

在他眼中,绘画应该是自由的,艺术应当是平等的,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的描绘任何东西,即使它不是所谓的“真实”,即使它是一种幻想。

1907年的卢梭

伟大的艺术往往具有前瞻性,时间会为他正名。

卢梭的艺术成为后来超现实主义的给养。20世纪初兴起,以达利米罗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实际上受到了卢梭的深刻启发。

在达利画中,那些来自现实世界的事物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存在着:流动的钟表,浮动的眼球,长着蚊子一样细长腿的马匹。难怪安德烈·布烈东将卢梭誉为“原始的超现实主义者”

达利《记忆的永恒》1931年

关于《梦》

画作梦幻的场景,充满异域情调;

稚拙的画风透露出“原始”的意味;

作品是卢梭一生艺术追求的缩影;

画作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阅读数 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