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解开拜火教之谜的“天书”
相传在原始之初,宇宙间存在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的两大本原——善与恶,即分为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光明世界主宰者是善良而又仁慈的神主阿胡拉·玛兹达(现代波斯语为Ormuzd),又称霍尔莫兹德。神主霍尔莫兹德睿智地预见黑暗世界的主宰——安格拉·曼纽(现代波斯语为Ahriman),又称阿赫里曼,在邪恶卑鄙的本性下,迟早要来进犯光明世界。未雨绸缪,他决定创造一个理想的天国。天国里面没有水土、皮肉、物质、言论等等。唯一存在物就是精灵,即“永恒的的精神体”。天国在宁静美好中安然的度过了三千年。
而后在恶魔阿赫里曼的一次闲逛中,无意发现了这个灿烂美好的光明世界,他怒火中烧,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妖魔,狂妄地向霍尔莫兹德发起挑战。为争取足够的时间,善本原霍尔莫兹德提出为期九千年的斗争,一决雌雄。恶魔阿赫里曼怕贸然进攻,凶多吉少,点头应允了。
前三千年,恶魔慑于光明世界之强大,未轻举妄动。神主为充实神灵的天国,开始创造万物,并先后创造六天神去分掌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及万物生灵。第二个三千年很快就到了,恶魔在女妖的怂恿下,率领一众妖魔鬼怪来势汹汹地冲向光明世界。经过神主和天神的合力抵抗,激烈战斗。终将恶魔们赶回了他们的魔窟。但是恶魔这次入侵所带来的的危害,一时难以消弭,使得世间变得不再静谧美好,存在着许多灾难。在最后三千年,神主选琐罗亚斯德的灵体下凡,宣示天启,肃清尘世,协助众神最终战胜以阿赫里曼为首的众妖魔。
这则创世神话,便是来源于琐罗亚斯德教的元典《阿维斯塔》。其中或详或略的宗教神话和英雄传说的片段构架了一个丰富的“善恶二元论”神话体系。为拯救人类自我灵魂,神主特地造出“活力,良知,悟性,灵魂和灵体”(“人体内五种潜力说”)寄存于人类体内,使人类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交往,心灵上的沟通,以达到抑恶扬善,从善如流。在道德问题上,强调正直和诚实,反对禁欲主义和单身制度。

安阳北周石棺床娜娜女神像(被视为武士之母,象征自然生产力和生殖力)
《阿维斯塔》Avesta,原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流传至今,被我们称之为《阿维斯塔》的,既非原作,也不是专指圣书的阿维斯塔文残本。其中还包括帕拉维语和波斯语的注释文字,只余八万三千字。据琐罗亚斯德教传统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10世纪,古人就将《阿维斯塔》用金字刻在一万张牛皮革纸上,珍藏在当时的帝国图书馆内。现今《阿维斯塔》残本包括六个部分,《伽萨》、《亚斯纳》、《亚什特》、《万迪达德》、《维斯佩拉德》和《胡尔达·阿维斯塔》。最古老部分《伽萨》无疑是琐罗亚斯德本人吟诵的诗篇。其余部分系后人所编。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拜火教被奉为国教,萨珊诸王搜集、整理重新编定了《阿维斯塔》,为保持原作风貌,也分为二十一卷,共计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字。后琐罗亚斯德教通过西域(今新疆地区)进入中国内地,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拜火教”。

北周的安伽墓墓门门额祭司与火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