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城一刻,一个新栏目。为你讲述城市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几件小事
一个新冠大流行中的意外赢家
Vice报道,就在几周前,美国各州还在实施塑料袋禁令,限制塑料吸管的使用。但随着病毒的蔓延,各州纷纷收回相关禁令。
新冠大流行之下,商店禁止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美国疾控中心的指导文件建议餐厅使用一次性菜单、一次性餐叉和餐刀,以及一次性使用的调味品;此前,各地的吸管禁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政府要求可以使用吸管。
人们对塑料的依赖程度比大流行病之前要高,相关行业团体则正在州和联邦一级努力游说,争取推翻对塑料制品的禁令。根据一个行业团体的说法,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就像细菌和有害病原体的培养皿一样"。

而塑料行业所引用的行业资助的研究报告承认,只要每隔一段时间清洗一次,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是完全安全的。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实验室环境下,病毒可以在塑料表面上存活几天;但相信这种病毒在较软的材料上不会存活那么久,比如大多数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是由织物制成的。
一只终于被抓拍到的猹
2020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外公布一段珍贵视频。
时隔20多年,野生狗獾——也就是鲁迅笔下的“猹”——的影像首次被红外相机所记录。狗獾长得像小狗,鼻子黑黑的,腿特短,毛茸茸,十分滑稽。2015年版《中国动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狗獾被列为“近危物种”。
一家半夜就急着重新开张的理发店
路透社报道,随着法国“解封”,急于重新开张的马克·摩尼(Marc Mauny)在停业近两个月后,于在5月11日午夜时分就将店门打开,并迅速接待了第一位顾客。
摩尼的发廊位于巴黎以西约270公里的马耶内,此前为防疫按政府的要求不得不关闭。11日重新开业的大多数店铺营业时间都挺正常,摩尼却不一样。"我喜欢做第一。"他说。他和第一位顾客都戴着口罩,理发椅的座椅和扶手都被塑料包裹着。

摩尼和他的第一位顾客
法国的美发店预计将迎来大批顾客:人们已经等了好几个星期,或是需要专业人员来“修复”在家里自己动手理发所造成的“惨剧”。
一个为支持“做自己就好”发布的禁令
CNN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德国议会通过了一项禁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和被强迫、威胁或欺骗的成年人进行有争议的“转换疗法”——这种疗法声称能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或性认同。
所谓的转换疗法,也称为补偿性治疗,其依据是性取向可以改变或 "治愈"——这种观点已被英国、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主要医学协会否定。根据德国这一最新禁令,向年轻人宣传这种干预措施也是非法的,违者将面临罚款或最高一年的监禁。

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斯帕恩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禁令是 一个"重要信号":"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因此,仅仅是 "治疗 "这个说法就会误导人。""做自己就好。"他说。
研究发现,努力改变一个年轻人的性取向,会让他们面临更大的抑郁症或自杀的风险。尽管“转换疗法”受到医学机构的谴责,并被全世界的专家驳斥,但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合法的,数个国家中都有社会运动和请愿,冀望能予以制止。
一项研究说日本人酒量小是进化所致
日经新闻报道,基因解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发现,日本人被认为酒量小,是进化的结果。大阪大学的教授冈田随象等人在1月发行的英国科学杂志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研究人员解析了17万名日本人的基因组,找到了在过去1万~2万年里配合周围环境而产生变化的29处。日本人变化突出的是产生与酒精代谢有关的“ADH1B”和“ALDH2”等酶的部位。酶可以分解酒精与喝酒后体内形成的有害物质乙醛。如果酶的作用减弱,有害物质将难以减少,成为所谓的“不善饮酒的体质”。

此前,日本人不善饮酒的体质就在已一定程度上被发现。解析数据阐明了每经过一代、不善饮酒的变化都在基因组中持续累积的情况。有可能是经过漫长时间,酶不再发挥作用,如今的不善饮酒的日本人演化形成。冈田教授表示,“可以说日本人随着进化而变得不善饮酒”。
但是,关于为何不善饮酒有利于生存下来,冈田教授表示“不清楚”。一种说法认为,最初开始种稻的日本人受到水田中的寄生虫和变形虫困扰。不善饮酒、难以分解有害物质的身体或许更适合将寄生虫等从体内排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