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札鲁特战役:蒙古铁骑的折戟之地
伊斯兰世界的奴隶勇士反抗蒙古铁骑的奇迹之战。

1253年,蒙古开始第三次西征,其兵锋直指中东,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了诸多伊斯兰政权,大有一举征服整个伊斯兰世界之势。

阿音札鲁特战役(也称艾因·贾鲁战役)成为蒙古大军的“滑铁卢”,第三次西征戛然而止。而让蒙古铁蹄止步于此的,便是马穆鲁克王朝

那么,马穆鲁克王朝为什么会有如此魄力,能够抵挡战无不胜的蒙古军呢?

第一,马穆鲁克政权是伊斯兰世界硕果仅存的一支武装力量。

此时的伊斯兰文明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后世雄踞一方的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尚未兴起,先前强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与塞尔柱帝国皆已衰落,此时有能力阻挡蒙古铁骑继续前进的,便唯有新兴的马穆鲁克王朝。他们是伊斯兰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兵

第二,马穆鲁克拥有最强的奴隶战士

马穆鲁克一词的原意是“奴隶”,伊斯兰教世界的君主们很早便发现,出身贵族的侍卫军很容易受到本家族势力的影响,反过来对君主构成威胁,因此在身边蓄养一批异族的奴隶侍卫,负责自身的安全。

这些奴隶在异国他乡,没有根基,一旦失去主人的庇护,便很难在异国他乡生存,因此只能为了主人而奋战。

类似的制度在很多穆斯林国家都存在,马穆鲁克骑兵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为了应对十字军而组建的劲旅,马穆鲁克的成员都是从中亚、东欧高加索的部落中购买的奴隶幼童,也有少数人出身巴尔干和希腊乃至西欧的战俘。他们在自幼就要接受严苛的训练,学习骑马、射箭与武术。

他们需要同时精通弓箭、长矛、马刀、锤子等武器,保证自己既可以在马背上以回马箭战术骚扰敌军;也可以手持长枪,冲锋陷阵。若有必要,他们还可以下马作为步兵,可谓是全能型战士。

步行作战的马穆鲁克

当然,这样严格训练的军队开销也十分昂贵,每一名奴隶战士都是在少年时便被主人买下,严格训练近十年。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远远超过招募一名自由人战士。因此,真正经过严格训练的马穆鲁克战士数量也十分有限。

马穆鲁克骑兵的装备也非常精良,他们中最精锐的骑兵可以穿着重型的鳞甲,其他的骑兵穿着织物覆盖的锁甲型无袖金属上衣。部分需要冲锋陷阵的枪骑兵们,还会为战马穿上马铠。武器方面,则以弓箭、刀剑、长矛和锤子为主。

三种不同等级盔甲的马穆鲁克骑兵

阿尤布王朝凭借这支精锐的部队,成功击败了声势浩大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但令阿尤布王朝没有想到的是,随着马穆鲁克建立的功勋日增,他们不再是独处异乡的“浮萍”,而是掌控核心国防力量的权力集团。

1250年,马穆鲁克趁着阿尤布王朝陷入宫廷内斗,篡夺了政权。而在蒙古大军席卷伊斯兰世界时,马穆鲁克也成为唯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势力。

那么,战争经过了哪些阶段呢?

第一阶段:两军狭路相逢,蒙古大汗骤然离世。

1260年7月,马穆鲁克先头部队在大将拜巴尔的统率下离开埃及前往巴勒斯坦,根据《多桑蒙古史》,马穆鲁克本部约有1万2千人,加上周边的附庸游牧部落,组成一支约2万人左右的联军。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霍渥斯在编写《蒙古史》一书时,将马穆鲁克军1.2万人误写成12万人,导致后世一些文章中马穆鲁克的兵力被凭空夸大10倍。

蒙古军方面,由于蒙古大汗蒙哥逝世,导致统帅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率领蒙古军主力回到波斯,以支持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只留下约2万蒙古军队,在名将怯的不花的带领下,继续进军叙利亚。

这使得蒙古军人数与马穆鲁克不相上下,不具备兵力优势。虽然蒙古人纵横欧陆的征途中,屡屡以少胜多,但他们从未遇到过马穆鲁克这样自幼便经历严酷训练的精锐部队。

第二阶段:马穆鲁克诱敌深入,蒙古骄兵盲目追击。

9月3日清晨,两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骑兵部队展开了交锋。马穆鲁克的轻装弓骑兵在拜巴尔的指挥下,采取游牧民族惯用的诈败诱敌战术,试图吸引蒙古军追击。

这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本来是蒙古军队所擅长的,但可能是由于此前连续获胜的缘故,导致蒙古军主帅怯的不花盲目自信,轻率地命令蒙古军展开追击。结果很快蒙古军便陷入了马穆鲁克军队的伏击圈中,遭到了三面合围。

双方在远程中弓箭对射中,难分胜负,马穆鲁克的战士都是在童年时便开始训练的奴隶战士,长年累月的训练使得他们的箭术毫不逊色于蒙古军队。

图左为马穆鲁克,图右为蒙古骑兵

在一段时间的射击后,蒙古人与马穆鲁克厮杀在了一起。起初蒙古军队集中兵力进攻马穆鲁克军队较为薄弱的左翼,马穆鲁克战士忌惮蒙古军队横扫欧亚的威名,一时间竟有些抵挡不住。

第三阶段:马穆鲁克苏丹率军冲锋,蒙古败局已定。

千钧一发之际,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思单枪匹马杀入蒙古军队阵中,亲手杀死多名蒙古骑兵,苏丹的英勇激烈了其他的士兵,他们意识到蒙古人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随即士气大振,展开反攻。马穆鲁克战士常年累月训练出来的优秀武艺是蒙古军队难以匹敌的,蒙古人很快就在激烈的白刃战中处于下风。虽然蒙古军主将怯的不花多次英勇地率兵反击,但都被马穆鲁克所挫败。双方白刃战实力上的差距,并不是仅靠英勇就能逆转的。

最终蒙古军还是在白刃战中败下阵来,包括主将怯的不花在内,大部分蒙古军被马穆鲁克歼灭。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此止步,埃及得以免受蒙古铁骑的蹂躏。

在此之后伊尔汗国的蒙古人多次进攻马穆鲁克王朝,双方又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野战,蒙古人仅在一次战斗中,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换来了一次伤亡极高的惨胜。马穆鲁克用行动证明了阿音札鲁特的胜利绝不仅仅是运气与蒙古人轻敌的结果。

阅读数 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