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二十一世纪的不对称战争
遥遥无期的反恐战争。

2003年,作为反恐战争战略的一部分,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军进入伊拉克境内,推翻了萨达姆统治,并在此后数年间帮助伊拉克成立了民选政府。联军和伊拉克政府军始终未能扑灭伊拉克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伊拉克战争结束。

伊拉克战争的历史背景

1979年萨达姆上台后,先后对邻国伊朗科威特发动战争,并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在国内,萨达姆政权施行独裁统治,使用毒气屠杀库尔德人。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国家经济和基础设施受到毁灭性打击,并在战后受到严厉的国际制裁:经济制裁和禁运;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边境设置禁飞区;伊拉克被禁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生、化武器),由联合国定期核查。1998年起,伊拉克政府以联合国核查人员为美国刺探情报为由,禁止联合国核查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禁用情况。

2001年“9.11”袭击后,由于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勾结“基地”组织等情报,美国准备动用军事手段推翻萨达姆政权。次年,美国中情局和特种部队开始进入伊拉克境内侦查,定位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此外,在美国努力下,一部分伊拉克将领同意在战争爆发后不进行抵抗。

第一阶段:联军进攻

从3月20日开始,参加“伊拉克自由”行动的联军从科威特出发,迅速向伊拉克境内突进。由于海湾战争和长期制裁,萨达姆军队实力极为虚弱,萨达姆命令空军挖坑掩埋飞机,因此伊拉克空中力量在这一阶段没有参加任何战斗。4月9日,联军占领巴格达,美国海军陆战队用坦克抢修车拉倒了萨达姆的雕像,这个画面成为伊拉克战争的象征之一。4月中旬,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占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

库尔德斯坦地区的战斗

2003年3月21日,美军空袭了库尔德斯坦的基地组织分部——伊斯兰辅助者组织。28日,“维京之锤”行动,美军特种部队协同佩什梅格(库尔德斯坦自治区军队)从地面进攻伊斯兰辅助者组织目标。进攻途中,由于山谷地形的导致通讯中断,美军、佩什梅格部队无法呼叫友军和空中支援。在佩什梅格部队的炮击和美军反器材步枪的精确射击下,伊斯兰辅助者组织放弃阵地溃退,许多作战人员逃至伊朗境内,受到伊朗政府的庇护。

在“维京之锤”行动中,伊斯兰辅助者组织损失了大量的人员、装备和化学毒剂、毒气生产设备,也使得佩什梅格可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全力以赴对付伊拉克军队。

纳西里耶的战斗

3月底,美军一个机修连车队迷失方向,开入伊拉克军队控制区,遭到伊拉克军队围攻,车队被打散,11人阵亡,6人被俘,其余幸存者被美军装甲部队搭救。伊拉克军队将被俘的美军伤员送到一所民间医院救治。一位伊拉克律师向美军报告了伤员所在位置。4月初,美军肃清了纳西里耶残存的伊拉克军队,并从医院里救出伤员。4月底,美国政府为帮助美军营救伤员的伊拉克律师和他的家人提供人道主义庇护,将他们接到美国

反响

联军受到伊拉克民众的热烈欢迎。但是,在萨达姆政府倒台后、联军接管前的短暂时间内,伊拉克国内秩序较为混乱,很多伊拉克人从军队基地偷、抢武器弹药。大量武器弹药流入伊拉克民间,为此后伊拉克局势的动乱奠定了基础。随着“去复兴党化”进程,大量伊拉克军人、官员失业,伊拉克民间对联军的不满情绪开始酝酿。2003年年底,萨达姆被联军抓获。

美军拉倒萨达姆雕像

进入巴格达的美军坦克

第二阶段:治安战和重建工作

萨达姆被推翻后,伊拉克社会缺乏秩序、贫困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抵抗运动初期由萨达姆旧政权的支持者为主力。后来,在伊拉克国内外极端主义组织和一些国家支持下,伊拉克境内恐怖活动和针对联军的袭击愈发频繁。

治安战

2004年3月31日,伊拉克武装分子在费卢杰杀害四位美国私人安保公司雇员并侮辱尸体。联军先后发动两次费卢杰战役(其中第二次费卢杰战役是伊拉克战争中最为血腥的战役),在经过堪比顺化战役的巷战后彻底占领费卢杰。此后,叛军无力发动针对联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2007年后,随着美军向伊拉克增兵,伊拉克境内的暴力活动显著减少。

在费卢杰作战的美军

反恐战争

随着伊拉克秩序的重建,打击恐怖组织再次成为联军的主要作战目标。2004年,扎卡维宣称效忠阿富汗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将手下的“统一圣战组织”改名为“两河国家基地组织”(通称“伊拉克基地组织”)。2006年6月,英军无人机发现扎卡维踪迹,扎卡维在随后的美军空袭中丧生,穆哈吉尔继任“两河国家基地组织”头目,该组织后来改名“伊拉克伊斯兰国”。穆哈吉尔被联军击毙后,巴格达迪继任组织头目。

重建和清算

2005年,伊拉克过渡政府成立并通过了新的宪法,宪法规定伊拉克陆军不得进入库尔德斯坦自治区。此后,萨达姆及其表弟、曾使用毒气屠杀库尔德人的阿里·哈桑·马吉德被先后判处绞刑。2010年2月,“伊拉克自由”行动更名为“新黎明”行动。同年,美军开始撤出伊拉克,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2011年12月,美军作战部队全面撤出伊拉克。

人称“化学阿里”的阿里·哈桑·马吉德

战后及总结

伊拉克战争期间,联军阵亡人数近5000人,超过3万人受伤。私人安保公司雇员1500多人阵亡,4万多人受伤。伊拉克新政府军队和警察部队共3万余人阵亡,4万余人受伤。叛军阵亡人数在2万以上,十多万人被捕。平民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

萨达姆时期政治、军事冒险的结果使得伊拉克长期处在贫穷落后、民生凋敝的状态下。由于战争损失和严厉的制裁,萨达姆军队实力薄弱,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乏善可陈。

由于萨达姆残酷而世俗的统治手段,极端思想难以获得众多的支持者。萨达姆统治被推翻后,新政府无力在短时间内解决贫困问题,也无法施加萨达姆式的恐怖统治,因此极端思想的崛起成为必然。萨达姆政权倒台后,极端主义势力的非对称作战成为联军治安战的主要打击对象。

战争后期,每况愈下的极端主义势力越来越倾向用自杀式炸弹和路边炸弹进行恐怖袭击。这种作战方式将成为未来更加混乱局势的预演。在美军撤出伊拉克前后,伊拉克伊斯兰国势力进入叙利亚,“努斯拉阵线”成立,现代历史上最为疯狂的极端主义政权之一开始形成。

关于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略目标和完成情况,请参照下表:

战略目标 完成情况
推翻萨达姆政权 成功
发现、隔离、清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搜集国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非法交易信息 失败(没有证据表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抓获、驱离伊拉克境内的恐怖分子,搜集国际恐怖活动相关信息 部分成功(伊拉克基地组织受到重创)
结束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制裁,为伊拉克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救 成功
保护伊拉克的石油等资源,还之于伊拉克人民 成功

帮助伊拉克平稳过渡到代议制政治体制

成功

阅读数 5.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