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蒙古征服进程的守城战:钓鱼城之战

发生在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之战,对于13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这次进攻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丢掉了性命,正在前线攻城略地的各路蒙古军队暂时停止进攻,转而为帝国统治者宝座而明暗角力,从东方的南宋到西方的匈牙利,一连串国家都暂时免去了灭国之忧。

虽然这场战争的政治意义非常深远,但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这却并非是一场举宋蒙两国之全力进行的战略决战,而仅仅是蒙古对南宋的全面进攻行动中的一个局部战场。尽管战役规模并不算大,但双方的表现仍有不少值得书写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为您详细盘点一下这场著名的山城攻防战的来龙去脉。

战争第一阶段:蒙哥的四路攻势

公元1256年,蒙古大汗蒙哥登基已经六年,他在镇压了各路反对势力,安定了国内政局以后,决定对南宋发动一次全面战争。蒙古军各路亲王和主要将帅在漠南的玉陇栈(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举行征讨南宋的军事会议,决定兵分四路,从不同方向对南宋发动进攻。蒙古亲王忽必烈率领蒙军主力进攻荆州地区,在占领鄂州后顺江而下,直取南宋首都临安。亲王塔察儿率领一路兵马进攻淮西,牵制南宋的战略机动兵力。蒙将兀良合台从大理进攻广西和湖南,威胁宋朝侧后方。蒙哥自己则按照窝阔台时代制定好的“迂回敌后”总战略,率领四川陕西方面的蒙古军,攻入南宋控制的四川东部南部山区,在攻占重庆地区后顺水东下,配合忽必烈军完成对荆州方向宋军主力的合围。

1258年正月,蒙哥亲率征宋西路军主力从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出发,开始对四川的远征作战。跟随蒙哥进入四川的蒙古军约有骑兵四万人,号称十万人,兵分三路进攻。蒙哥自己亲率中路军沿嘉陵江南下,进攻合州、重庆,亲王莫歌都率领万户史天泽等从米仓关进入四川,攻略渠州、巴州。都元帅纽璘率领一万五千蒙古军从成都向重庆进攻,并在抵达重庆后封锁长江江面,拦截从下游驰援的宋朝援军。

蒙古军参战兵力除跟随蒙哥进入四川的四万骑兵之外,还有川北都元帅汪德臣所部、成都驻军纽璘部、东线战场驰援的万户史天泽、张柔部,共约数万人。

蒙哥进攻四川面对的主要困难是重庆、合州附近山区的山城防御体系。南宋前任四川制置使余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统帅。他重用西南夷出身的土豪冉氏兄弟,整顿重庆吏治,积极备战。冉氏兄弟提出,想在重庆挡住天下无敌的蒙古骑兵,必须依靠山城防御体系。

南宋在四川地区有一种叫做家计寨的工事堡垒,它和普通的山寨不同,一般都修建在易守难攻的崇山峻岭,寨子里有田地可以提供口粮,配备正规军进行防守。冉氏兄弟在家计寨的基础上,设计出用于抵抗蒙古骑兵进攻的山城。余玠命令部下在重庆、合州一带的山区里修建了几十座山城,然后将地势平缓的城市中的府衙和百姓搬迁到里面,同时储藏粮食,配备守军,这些星罗棋布的山城,就是蒙哥南征路途上的一座座难关。每一座山城都驻军不多,可是攻克它要消耗蒙古军相当时间和精力。蒙古军所擅长的大会战无处施展,取而代之的是漫长而折磨的山地城堡攻防战。

蒙古兵擅长的骑射战术在川东山地无法施展

所有山城中,规模最大、防御最完善的,是在合州钓鱼山上修筑的钓鱼城。这里也是宋朝合州州治和兴元都统司所在地。当初冉氏兄弟晋见余玠时就说过,整个四川境内再没有比钓鱼山形势险峻、更有利防守的地方了,在这里修建一座山城,并将合州州治迁到这里,可以抵得上在平原驻扎十万大军。余玠于是命令冉氏兄弟负责在钓鱼山上修建山城。新任兴元都统王坚上任后,又在冉氏兄弟修筑城池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

钓鱼山高三百多米,虽然不算很高,但山势雄奇,北、西、南三面都有水环绕,周围四十多里大多是悬崖峭壁,山顶却是一片平坦的台地。钓鱼山城就修建在山顶的台地上,城墙周围大约十二里,在很多地方,城墙下直接就是悬崖,根本无法攀登。在没有悬崖的地段修筑了坚固的巨石城墙。钓鱼城四面共有八个城门,很难被攻方完全封锁。钓鱼山下就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聚的交通要冲,蒙哥汗想要通过川东地区向长江下游前进,就必须攻克钓鱼城

只能容一人攀登的钓鱼城南门小道

第二阶段:宋蒙激战巴蜀

担任蒙古军前锋的大多是常年在四川境内和南宋作战的部队,他们非常了解本地的地形和宋朝军队,在战争初期进展非常顺利。蒙哥亲率大军渡过嘉陵江后,连续攻克南宋重要关塞苦竹隘、长宁山城、大获山城、运山城、大良山城等。蒙哥汗亲征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各处山城的宋朝守军大多发生动摇,包括阆中守将杨大渊在内的各山城守将或者直接投降,或者被部下杀死献城。1259年二月,蒙古中路军一路无阻挺进到钓鱼城下。

进攻钓鱼城的蒙古军以石子山为根据地,在蒙哥汗的指挥下猛攻钓鱼城。王坚率领兴元都统司直属的精锐士兵拼死抵抗,让蒙古军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王坚还不时率领部队出击,打乱蒙古军的攻城部署。此时恰逢合州突降大雨,双方在大雨中反复争夺各处城门和城墙。经过二十天激战,蒙古军终于登上了钓鱼城外城,杀死不少宋军。但很快又被王坚率军夺回了外城。蒙古军被迫撤退到钓鱼城下。

宋朝在守城中使用了很多单人投石机

这时有人向蒙哥建议,蒙古已经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钓鱼城虽然坚固难攻,但也不过是一个孤立的据点而已。不如用五万兵力牵制重庆和合州的宋军,蒙军主力绕过这些山城,直接进攻宋朝后方的忠州、夔州、涪州等地,出瞿塘峡和进攻荆州的忽必烈军会师,这样,留在上游的重庆、合州两个互相没有联系的宋朝据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可是蒙哥判断钓鱼城很快就能攻下,所以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在钓鱼城遭到围攻的时候,宋朝也正在准备救援重庆和合州的守军。担任京西湖南北及四川宣抚大使的贾似道受命统一指挥荆州和四川的宋军抵挡蒙古进攻。贾似道命经验丰富的宋朝将领吕文德率军沿长江而上增援钓鱼城。吕文德率军乘船向重庆开进,在兰市和铜锣峡都跟蒙古军发生了激烈战斗,最终突破蒙古军封锁进入了重庆。但在随后北上支援钓鱼城的过程中,吕文德率领的水军在嘉陵江黑石峡遭到蒙古水军名将史天泽的拦截,南宋水军被蒙古水军击溃,一路败退回重庆

蒙古军精湛的射术帮助他们在水战中战胜宋军

第三阶段:蒙哥病逝与蒙军北返

早在1259年元旦,钓鱼城战斗还未展开之时,蒙哥就曾向下属提出,南宋境内夏天炎热,是否应该暂缓行动,先稳固住新地盘再说。但大多数将领都认为,没有攻下钓鱼城就收兵撤退是对南宋的示弱。等到五月份,炎热的夏季到来,蒙古军又囤兵钓鱼城下,军营里瘟疫流行。蒙古兵将议论纷纷,都说应该立刻班师北回,不然就会有更大的灾祸。

到了六月间,蒙古军和宋军围绕钓鱼城展开的搏杀日趋激烈,却仍然不能分出胜负。蒙古军前锋都总元帅汪德臣在劝说钓鱼城守军投降时,被城上飞下的一块砲石击伤,回到营中十几天就伤重而死。不久之后就连蒙哥汗本人也身染瘟疫。到吕文德水军前来解钓鱼城之围的时候,蒙古军中能够作战的兵力已经不足三万人。蒙哥下令除了用三千人看守钓鱼城守军外,其余兵力全部前去截击吕文德的部队。虽然吕文德的水军被击退,但蒙古军也已经不可能靠强攻拿下这座坚守了五个多月的山城了。

在战役的末期,蒙古军主要依赖围困手段,希望城中守军粮尽援绝,主动投降。但冉氏兄弟主持修筑的钓鱼城中开辟有多处田地可以种植粮食,更开凿有水池蓄养鲜鱼以备食用。宋军主将王坚甚至主动将鱼和面饼送入蒙古军营中,以示物资充裕。到七月,蒙哥汗的病情日益严重,却仍然只是下令加紧对钓鱼城的包围,不肯撤军。

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病逝于钓鱼城下的军营中。之后蒙古军立即拔营北归。这时候蒙古军仍然保持着一定战斗力,王坚多次率军追击,都被敌军后卫部队所阻截。但无论如何,蒙哥的死终于让在蒙古铁骑阴影下的南宋君臣长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时候已经把鄂州包围起来的忽必烈已经没有心思再继续攻城,他匆匆和南宋主帅贾似道和谈,然后率兵北上去争夺蒙古大汗的皇位。

阅读数 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