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千年帝国告别世界的舞台
西方中世纪自此画下句号。

1453年5月,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持续了11个世纪的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

千年帝国的兴衰沉浮

罗马非一日建成的,其陷落也非一日所能做到。自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一世称帝起,经过一系列的战争,324年,君士坦丁消灭了最后一个对手,兴建新都。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宣布定都名为“新罗马”的新首都,后来这座城市以君士坦丁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以歌颂其丰功伟业。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传统的罗马帝国经过了东、西罗马的分裂,以及西罗马帝国被法兰克人灭亡,拜占庭成为此后的唯一罗马帝国正统。

此后的数个世纪里,拜占庭王朝终于迎来了第二次辉煌。马其顿开国皇帝巴西尔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建立了要塞,同时在小亚细亚打击阿拉伯人。巴西尔二世于1014年灭亡了保加利亚,之后一个半世纪,保加利亚人都是拜占庭的臣民。

然而,自巴西尔二世死后,拜占庭的皇帝发生了多次变迁,在混乱中国力也在持续下滑。之后,突厥人打败拜占庭军队,后者从此失去了亚洲领土。13世纪初,十字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并将其占领,原拜占庭贵族四散奔逃,直到贵族迈克尔·巴列奥略在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加冕为迈克尔八世。

此时的拜占庭是自建国以来最衰弱的时期。到了14世纪,塞尔维亚的连续打击,使得拜占庭在欧洲只剩下萨洛尼卡附近的区域。然而此时更大的隐患刚刚出现——由于蒙古人入侵而背井离乡的土耳其人,在名为奥斯曼·加齐的部落首领带领下,数世纪后成为欧洲的噩梦。

奥斯曼的崛起和帝国的萎缩

1301年,奥斯曼与拜占庭首次爆发冲突,虽然穆斯林人数不足,但士气更高的他们把基督徒打的大败。在一个世纪之前,土耳其人还是拜占庭人雇佣征战的主力。整个安达托利亚半岛的土耳其人都来投奔奥斯曼,到了14世纪中期,拜占庭在小亚细亚只剩下若干孤立据点。

在之后的几场战争中,奥斯曼军队多次击败欧洲联军。拜占庭皇帝请求教皇派出十字军支援,但1396年的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被奥斯曼的20万大军打的摧枯拉朽。奥斯曼苏丹巴耶扎德随即回师君士坦丁堡,全赖东方杀人王帖木儿搅局,巴耶扎德被他击败,才使得君士坦丁堡没有直接陷落。

今人还原的君士坦丁堡画面

不过,瘸子帖木儿带来的生机并未能使欧洲人联合起来。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行了血腥的内战,持续长达10年。穆拉德二世苏丹在科索沃指挥10万大军,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率领的2.5万欧洲联军。这场战役后,君士坦丁堡已陷入被合围之势,等待命运安排。

回到拜占庭这边,君士坦丁十一世即位。在他从封地前往首都时,竟然需要搭乘别国的商船——过去的海军不复存在了。失去萨洛尼卡之后,拜占庭几乎只剩君士坦丁堡一城。奥斯曼帝国拿下它不是问题,问题只是由哪位苏丹来完成最后一击。

此时,穆拉德二世中风死去,其子穆罕默德二世继位。新苏丹表现出温和开明的一面,他会五门外语,热爱科学和艺术,甚至阅读凯撒和居鲁士的拉丁文传记。他向拜占庭使团表示将遵守一切条约,令他们如释重负。

然而任何承诺和誓言,可能都是用来被打破的,无论以文明或野蛮的方式。随着一系列协议的制订,拜占庭被穆罕默德彻底从欧洲割裂了。奥斯曼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修建要塞,卡住了拜占庭从黑海运粮的通道。君士坦丁十一世甚至希望教皇抛弃前嫌,能够和解。但拜占庭人“宁可被土耳其人统治,也不想被拉丁人统治”,不久之后,他们的清高就会被无情粉碎。

围攻与防守的博弈

从马尔马拉海到金角湾,君士坦丁堡城市西面的三道城墙曾让上千年来的入侵者低头。但奥斯曼人获得了一种新型武器,这种武器被称为“乌尔班大炮”,以设计师名字命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臼炮(中世纪攻城武器,炮身粗短似石臼而得名)。乌尔班最初将大炮推销给君士坦丁,但他买不起也不想要,很快找到了新的买主。

穆罕默德二世非常满意,支付了4倍的要价。奥斯曼军队在城墙外排兵架炮,东西方、或者说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决战来了。

拜占庭绝技“希腊火”实为喷射石脑油和硫磺等易燃物进行攻击

乌尔班大炮的射速极其缓慢,两小时才能打出一发炮弹。但炮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十几天的炮击之后,穆罕默德下令发动总攻。城防司令,热那亚人朱斯提尼安尼指挥守军击退了敌人,在海上,威尼斯人的舰队配合金角湾的铁索,也阻挡住了奥斯曼人。

两天后,君士坦丁堡居民惊讶的发现,土耳其战舰竟然出现在金角湾的上游!穆罕默德在加拉塔城北修建了一条滑道,水牛拖着战舰在滚木上移动,从陆地上转移到了金角湾,让拜占庭的拦海铁索失效。两个方向的攻击开始了。

期间,穆罕默德拒绝了君士坦丁皇帝的和谈请求。“我战胜它,或者它战胜我”。有人劝君士坦丁离开,但被他拒绝了。皇帝决心与他的臣民共命运。随后土耳其人再次发送进攻,还是被击退了。穆罕默德二世派出高大的“楼车”,以越墙跨射守军,反而被朱斯提尼安尼的士兵投掷希腊火和火药点燃、炸毁,车毁人亡。

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战斗精神多么旺盛的军队,都需要物资维持。如果无法攻下城市,给养不足会迫使穆罕默德和他的祖辈一样离开。会议上,有的将军建议解围,但也有将军建议继续攻城。穆罕默德听取了后者,决定发动最后攻势,宣布城破后抢劫三天。

当日凌晨1点,数万人冲向城墙。前两波进攻都被击退了,但朱斯提尼安尼被炮击重伤,后不治身亡。皇帝赶来亲自击退了安纳托利亚步兵。天亮时,第三波精锐部队来了。两军杀得难解难分,就在此时,一群土耳其士兵发现第二道城墙有一座小门无人把守,进入内城墙,但很快被击败了。

正在攻城的奥斯曼帝国士兵在塔楼上升起了新月旗

然而,他们趁乱在塔楼上升起了新月旗,从后方攻击外层城墙。背后遇敌的守军惊呼“城市被攻下了!”威尼斯和热那亚人事后互相指责对方是这一消息的制造者,无论如何,雇佣兵纷纷逃向港口,土耳其大军涌入。君士坦丁率军拦截,但很快被砍翻了。这位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下落再也没有人知道,只能通过尸体堆里的遗物推测他力战身亡。

圣索菲亚大教堂,老弱病残在绝望的祈祷。然而怕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土耳其士兵蜂拥而入。雇佣兵撤到金角湾上船离开,双方士兵和平民尸体被扔进马尔马拉海。下午,穆罕默德二世进城。他下令提前终止抢劫,但至少有4000人被杀。他下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这座城市今后也将以“伊斯坦布尔”的名字示与世人。

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历史影响

在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的数世纪里,欧洲人将直面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幸好,众多逃亡者将希腊文化带到西欧,让那里的人们在史称“文艺复兴”的变革中,战胜了腐朽的封建神权。在遥远的俄罗斯,斯拉夫人想要继承神圣罗马的称号,这场纷争也持续了很久。

阅读数 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