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毒气、炮弹、绞肉机
难以比拟的现代工业化冲突恐怖性的象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数千万级兵力卷入前线的残酷战争,伤亡人数也是史无前例的庞大。而这场战争中,凡尔登之战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号称“凡尔登绞肉机”。

战役背景

1916年初,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半,但是参战双方没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胜利,反而呈僵持之势。不过,各国都没有退出战争的打算,仍旧开足马力扩大军备生产,源源不断地动员兵力堆到前线,都寄希望于在某一次战役中取得决定性成果。

俄国的攻势力度本就不如英法,且此时内部矛盾开始凸显,严重阻碍作战计划,双线作战的德国在东线的压力有所缓解。英法联军的“续航能力”则非常惊人,他们迅速补充了1915年战事伤亡造成的兵员缺额,使得西线兵力依旧高达167个师。另外,英国海军也能通过海上封锁持续给德国军队施压。

德国人分析认定,其他战线不值得投入力量猛攻,维持现状即可,但必须解决英法在西线的威胁。然而,直接跳过法国与英国展开角逐并不现实,必须先将法国击垮才能进行下一步。此时的法国已经竭尽全力,近乎崩溃,德国军队只要找准关键点进行一次强力突击便可顺利打倒法国。经过一番审视,德国人将目标锁定在了凡尔登,这里是法国战线东翼的支点,如果法军想消除威胁巴黎的德军突出部,也很有可能从这里进攻。拿下凡尔登可以打破法国的部署与计划,并且有希望直接向巴黎进军。

毒气弹大规模应用,士兵被迫都戴上面罩

部署阶段

1915年12月24日,德军做出了进攻凡尔登的最终决定,随后秘密进行部署。计划的重点是先集中发起一次大规模炮击,将法军防线彻底撕开。为此,德国人在这一方向集结了超过1200门火炮。

虽然凡尔登曾经是重点设防地区,建有永久要塞,但在战争之初并没有受到重视。战争开始之后,德军重炮集群将比利时境内的类似要塞摧毁殆尽,法军最高指挥官认为凡尔登地区的堡垒可能也会面临同样境遇。因此,法军将工事内的大部分火炮和守备兵力撤出,拿去充实野战部队。这样的做法亦非毫无道理,将野战部队、堑壕、临时筑垒等与永久要塞结合起来足以构成有弹性的防御阵地,能使守方应对更加灵活。

接受检阅的德军阵列

法军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对凡尔登区域加以足够重视,整个防御体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在前线已经注意到了德军有可能会搞出大动作,向上级请求支援的时候,法军总指挥部依然判断凡尔登不是德军的重要目标。

好在因为天气持续恶劣,德军将进攻时间一再推迟。法国方面也终于得到更多的情报,赶在德军突袭之前再投入多个步兵师和炮兵团到凡尔登一线。可惜的是,直到德军发动攻势那天,法国总司令霞飞还坚持认为凡尔登不是德军的大规模主攻方向,所以防御的针对性与强度仍是不够。

战役阶段

1916年2月21日上午,德军开始进行炮火准备,1500多门火炮同时向凡尔登的法军防线倾泻炮弹,前后持续了九个多小时。数百万发炮弹砸到了整个法军防线纵深上,多个阵地防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部队指挥陷于瘫痪。德军步兵随后展开行动,步步推进。猛烈的炮击并没有击溃法军,他们组织了不少有力的抵抗。然而,前期的准备不够导致战局很难扭转。德军在2月25日攻占了法军防线上最为重要的据点——杜奥蒙要塞,凡尔登已然触手可及。

油画中的杜奥蒙要塞争夺战

随后,法军总部才终于反应过来,于2月24日开始不断往凡尔登前线加派援军,并任命贝当将军担任凡尔登总指挥,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阵地。直到3月2日,法军竟然迅速补充了一倍的兵力,加强了要塞和炮台的内部防御。对面的德军在这段期间却很难大规模增添兵力,初期的战果无法再转化成一锤定音的优势。法军除了加强凡尔登一线的防御外,还与俄国协同,让俄军在3月18日发动了短暂的攻势,牵扯德军的注意力,进而继续想办法填补防线漏洞。

在3-4月间,德军已经无法再往纵深突击,顺利拿下凡尔登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尤其是法军也在不断提升炮兵力量,没有了初期的孱弱,反而可以正面抗衡德军火炮。5月22日,法军曾在重炮集群支援下夺回了凡尔登门户杜奥蒙要塞,两天之后再度易手。但是德军即便夺回这座要塞,其效果也很难再与之前相比,在其他阵地上,他们和法军不断拉锯,费劲千辛万苦,耗费数月时间和无数人命,才能从法军手中抢来几个高地。

战役拖到了六月份,德军表现的非常焦急。德国皇帝下令,6月15日之前必须占领凡尔登,德军于是组织了最后一波强力攻势。在海量毒气弹,乃至战斗机的支援下,德军又攻占了法军最后防线上的两处据点,凡尔登的防御再度告急。幸运的是,德军攻势已成强弩之末,他们无法继续拔除法军在重要地段的其他炮台,持续受到强力阻拦和反击。两军战场完全被尸体覆盖,双方士兵处境恐怖,饮用水、食物、弹药极度匮乏。

正在掩埋阵亡战友遗体的法军

7月1日,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启动了另一场宏大的战役,凡尔登一线的德军不得不放弃攻势转入防御,而法军则从8月份起便着手进攻,以期恢复失地。三个月之后,法军重演了德军之前的攻势,迫使德军防线一直后退,直到阵线基本还原成战前的状态。

结局与影响

这场血腥的战役历时约十个月之久,敌对双方的伤亡加起来有近百万之众,消耗的物资更是天文数字,2月25日至6月15日,光是法军就发射了一千四百五十万发炮弹。德军高层严重高估了己方实力,低估了法国人的能力,并且对多线作战的突发情况预想不够充分。最终,德国人弄巧成拙,不但没能突破法军的软肋,反而被协约国在索姆河沿线将了一军。德国内部掀起了巨大的反战浪潮,在前线逐渐显现颓势,协约国一方则重新拾起胜利的信心。

阅读数 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