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城一刻,一个新栏目。为你讲述城市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几件小事。
一个女人专为残疾儿童做娃娃
四十五岁的玩具制造者艾米·詹德利斯维奇(Amy Jandrisevits)想为残疾孩子的生活带来一点微小的改变。
三年前,她接到朋友的求助——她的小孩是一位跨性别者,当时正在经历痛苦的转换期,手术、服药让孩子内外俱疲。艾米立即动手,开着电动缝纫机、拿着胶水棒做了天下独一份的跨性别娃娃。这个故事成为了项目的起点。背后的想法并不复杂——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最“铁”的玩具做朋友,谁不希望好朋友和自己像一点呢?
她在社交网站上打出广告,收到世界各地飞来的订单,然后开动缝纫机来定制玩具。有的娃娃只是胸口有一道疤,或者脸上需要一幅额外的眼镜,另一些则复杂得多——一个左脸烫伤的小孩收到了同样长着瘢痕、缺失左耳的娃娃,一个先天没有左腿的少女得到了同样安装着假肢的金发玩偶。

父母们乐于在收货之后向艾米分享快乐,一些幸运的孩子在出生不久就得到了玩具,它将伴着他们长大;而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则在收到玩具的第一天就把它带去学校。一个女孩在打开盒子的瞬间泣不成声,默默地拥抱了母亲,“你喜欢吗?”女孩把脸埋在母亲的怀里,一动不动。
“不同也很酷(Different is awesome)!”玩具盒子上写到。如今,艾米在众筹网站上发起了筹款,她希望哪怕是不富裕的家庭里,残疾的小孩也能拥有独一无二的陪伴。

一对为吃到新鲜竹子而回家的熊猫
据央视5月13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爆发,难以通过商业航班运来足够的新鲜竹子,加拿大艾伯塔省最大城市卡尔加里动物园提前2年将2只大熊猫“二顺”和“大毛”送回中国。
按照两国的协议,这两只大熊猫原该于2023年送还中国。动物园园长表示,他们正在向加中两国政府申请,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尽早送还大熊猫。
“二顺”和”大毛”2014年前往加拿大,在多伦多动物园所产下的两只幼崽“加盼盼”和“加悦悦”后,2018年移居到卡尔加里动物园。“加盼盼”和“加悦悦”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送还中国。
一本瘟疫时期的剪贴册
“我的座右铭,是生活里的一切都值得记录,无论大小,”一位波兰的设计师说。她是无数喜欢用剪贴册记录生活的人之一——邮票,照片,一张便条或者报纸的片段,大量的生活碎片被她留下来,成为记忆的一部分。而新冠肺炎,则让这些个人化的片段蒙上了共同命运的色彩。

4月3日,一个波兰女孩拍下自己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早上七点还是下午三点,无论是街市还是公交车,每个镜头里都空无一人。一位男士把黑底白色十字的布缝在笔记本上,正中写着“深呼吸”,“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呼吸了,”他说。

另一位女士,则在无可避免的重复生活里试图记录乐趣,例如学校开始回复网课的那天。她也喜欢从媒体里阅读类似的故事——无论经历有多糟糕,终点总是否极泰来。

一个对性行为的新解释
人们通常认为,有性生殖的好处是增加后代基因的多样性。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则表明,有性生殖或许可以给个体物种带来更直接的好处。例如促进DNA修复,帮助生物度过严苛的环境,直接有利于物种生存;而交配行为还有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让个体获得更长的寿命。
对于真核生物谱系里的海藻来说,“性是为了繁殖”或许并不成立。加拿大新布鲁斯威客大学生物学家奥罗拉·内德尔库(Aurora Nedelcu)的研究发现,这种生物在生存困难时选择有性生殖,而在环境舒适时就会恢复无性生殖。
这并未为了物种延续,而是为了一种生存策略:这种海藻具有修复DNA微小损坏或错误的能力,当它成为准备进行有性繁殖,就会成为二倍体,从而带来修复受损DNA的好机会。

明斯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弗朗西科斯·卡塔尼亚(Francesco Catania)则发现,性行为可以帮助草履虫的生存能力变强。研究里,他发现自体受精的草履虫个体存活率高于未自体受精个体,新近性成熟的草履虫个体生存力也会变得更强。

“性行为可产出多样的后代与给予生物个体直接利益,二者并不矛盾,”一位学者说。如果性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繁育力的话,性的广泛性就会更讲得通了,例如延长寿命——也可称之为:双赢的演化。
一只9岁的牧羊犬照顾起流浪猫
在人们的印象里猫狗素来不和,但加拿大多伦多的9岁雄性牧羊犬瑞兰(Raylan the dog)却做起小猫的保姆。

多年来,它的主人一直在家中救助被人类弃养的、与母猫失散的幼猫,帮它们寻找领养者,这些年受她救助的猫加起来有60多只。瑞兰也习惯了与猫相处,把它们叼进自己的窝,或者干脆凑在一起取暖。
“它就像个照顾孩子的老父亲,有了它,我也可以毫无罪恶感地坐下看会电视剧了,”瑞兰的主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