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开山之作《日出》正在上海展出
如今,没有人会再质疑、嘲讽《印象·日出》这幅颠覆传统、开创绘画新纪元的作品。该作成为现代艺术的开端命名的作用,改变了西方绘画史潮流。

与其说他是一位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名猎手……他耐心地等待日光的出现和阴影的来临,寥寥数笔,千变万化的流光和形影莫测的浮云,便在他的画面就范。

——莫泊桑(作家)

当你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前面的物体,忘掉它是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想到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

——莫奈

莫奈《圣拉扎尔车站》布面油画 75×105cm 1877年巴黎奥赛美术馆

9月17日,印象派开山之作《日出·印象》将空降上海,在上海外滩1号美术馆展出,展期至2021年1月3日。除《日出·印象》外,还有9件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镇馆之宝,将全面重现莫奈的绘画创作经历。

什么是印象派?印象派有何特征?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要回答这些疑问,不妨从“印象派”这一名称的由来开启。

1874年4月15日,一群先锋艺术家联合举办了一场美术展,展览名叫“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也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印象派”首次联展。这是艺术家们在沙龙及其评委评审制度之外,第一次团体聚集起来,展出自己的作品。

19世纪的巴黎艺术圈,仍由绘画界的主流、权威——巴黎沙龙操控着,艺术家证明自己的唯一办法,便是作品被沙龙选中并展出。

“印象派”首次联展却与之不同,在当时,展览的作品因太过前卫而不被大众接受,引发了许多质疑甚至批判的声音。其中,克劳德·莫奈的《印象·日出》(以下简称《日出》)成为了被攻击的靶心。

印象·日出
克洛德·莫奈

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对这些画作嗤之以鼻,他以莫奈的画名羞辱展出的作品和参展者,“这群画家并不是在描画自然,只是描写那暧昧、无意义的印象。”

他借此断定,作品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以讥笑的口吻称它们为“印象派”。

在嘘声一片中,“印象派”之名由此诞生。莫奈也因此成为印象派的领军人物。

同样是莫奈于1872年描绘的勒阿弗尔港

实际上,即便到今天,我们也不否认,这就是一幅看上去“漫不经心”的画作,画面潦草,朦朦胧胧,没有确切的形象,就像是一张未完成作品的草稿。

在创作《日出》之时,莫奈32岁。在此之前,他已经拥有了足够成熟的绘画技巧,并且也能创作足够优秀的作品了。

早在26岁那年,他创作的《绿衣女子》就获得了巴黎沙龙的认可,被认为深得前辈大师马奈精髓,并卖出800法郎的价格。

莫奈《绿衣女子》布面油画 231×151cm 1866年 德国不莱梅美术馆

然而,有才华且有抱负的莫奈,怎能甘心当他人影子。这个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努力思考绘画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莫奈放弃了精致传统的学院派画法,转而画出《日出》这样粗糙、没有章法的画作,可谓莫奈艺术创作风格的觉醒。

《日出》这一名字传达了莫奈毕生的艺术观——直接描绘自然,力求表达自己在面对转瞬即逝的光影时,产生的印象。

莫奈《蛙塘》布面油画 74.6×99.7cm 1869年

《日出》画的是莫奈家乡勒阿弗尔港日出时的景象。旭日升起之时,港口仍被晨雾笼罩,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调组成的画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海水中泛起一缕橙黄色的波光。

近景中,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冒着浓烟的工厂也都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莫奈直接面对眼之所见的大自然,以瞬间印象作画,记录自然给人的“感觉”。

《日出》与今日的勒阿弗尔港

《日出》与以往任何一幅画都不同,画面上没有明确的物体和结构,有的只是跳跃的色彩和光线,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海面波光粼粼。画面没有细节,只有海面日出时的总体印象

在作品中,莫奈以大胆随性的笔触,留白的画布表现日出的气氛,着眼于色彩的趣味。莫奈粗略地勾勒出了深绿色的小船,水中橙色日光的倒影,水面的波光。远远看去,这幅画就像海上日出时的真实景象,又具有超越现实的美感。

实验性的色彩,对光线的精准捕捉成就了这幅画。莫奈的成名之作,便是如此。

《日出》局部

实际上,这样的探索,在莫奈绘画之初就开启了。

少年时的莫奈,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布丹,布丹教导他,了解大自然,学习去爱它,分析大自然的形态,研究它的色彩。这样的观念,深深影响了莫奈,他曾言:“只有在真实的户外光线下,才能观察到色彩真正的变化”。

普法战争期间,莫奈在伦敦看到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的作品,画家对光色、水气的描绘,更坚定了他的信念——光线和色彩的效果,甚至比一幅画的题材更重要

马奈《在船上画画的莫奈》

莫奈通常都是在户外作画,用不同的笔法和鲜艳的色彩,捕捉变换的色彩和光影。由于户外的一切都是流动变化着的,所以画面笔触也就不会精益求精,只求还原人对某一时刻最真实的印象。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大多只考虑画面总体效果,较少顾及枝节细部。《日出》之所以给人以潦草、未完成感,原因就在于此。

莫奈很喜欢在不同的时间与光线下,画同一题材,目的就是捕捉瞬息万变的色彩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睡莲”系列都是其中翘楚。

莫奈一生都在和阳光赛跑,最终成就了印象派大师的地位。

莫奈“干草堆”系列

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因此,莫奈的画作,看不到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轮廓线。莫奈通过捕捉光影的瞬间效果,绘制了大量极巨冲击力的作品。

《日出》是绘画有史以来,第一次不重视所描绘的事物,只注重画面的表达。这一观念,极为强烈地冲击了传统艺术,影响直到今天。

如今,没有人会再质疑、嘲讽《日出》这幅颠覆传统、开创绘画新纪元的作品。

该作成为现代艺术的开端之作,改变了西方绘画史潮流。甚至可以说,美术史上最激动人心时期,就是由“印象派之父”莫奈和他的《日出》开启的。

莫奈《罂粟花田》(Poppies》布面油画 1873年

关于《日出》

确定了“印象派”这一名称的开山之作;

作品在首次展览时就受到了非议;

作品采用了户外写生的方式来捕捉转瞬即逝的光线;

实验性的色彩,对光线的精准捕捉成就了这幅画;

作品注重画面的表达,而非描绘的事物;

是一幅颠覆传统、开创绘画新纪元的旷世之作;

开启了美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现代艺术时期。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