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表演形式:单声歌曲。
【单声歌曲是早期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一个主要标志,这一新设计导致了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即从中世纪教会的八至十种调式减为大小调两种,这大小调体系主宰着西方音乐约三百年。】

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早期的音乐家们,《音乐会》,杰拉德·范·昂瑟斯特
单声歌曲(monody)
是由通奏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性的独唱歌曲
流行于文艺复兴后期和巴洛克初期
它讲究词乐关系
使音乐同语言更加贴近
从而加强了情感表现的明确性

1600年出版的《尤丽迪茜》封面
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复调音乐已不适合新时期所需。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大约150年,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其中,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便是当时出现的新体裁——“单声歌曲”(monody)。
1581年,文森佐·伽利莱(Vincenzo Galilei,天文学家伽利略的父亲)在其著作《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对话》中,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法写作已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而单声部的独唱旋律却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便导致了“单声歌曲”风格的产生。

《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对话》1581
单声歌曲,包括了17世纪早期的各种风格体裁,从朗诵式的音调到分节的咏叹调和独唱的牧歌。所有这些歌唱的形式使戏剧性音乐的创作成为可能,这种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戏剧场面、人物情感和说话的方式。其中最接近语言的单声歌曲风格后来被称为宣叙调,在早期歌剧中有大量运用。
1600年,佩里为利努契尼作词的《尤丽迪茜》谱曲,卡契尼也参加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音乐创作。两人都在1601年出版了这部作品的总谱。它们代表了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其中运用了单声歌曲风格的所有类型,特别是宣叙性的风格。
1607年,前期巴罗克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这部歌剧中,蒙特威尔地首先运用了连续不断的宣叙风格,在戏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的宣叙风格是歌唱性的,并带有精心的调性组织。其次,他的对比性的段落中运用了多种风格,包括独唱的咏叹调、二重唱和舞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a4OelX45I
视频:蒙特威尔地《奥菲欧》
最后,他在歌剧中加入了一些器乐的利托内罗(ritornello)与合唱,这些段落有助于对场景的组织和界定。由于这些创新,《奥菲欧》超越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梅伊、伽利莱等人为利努契尼的诗歌《达夫尼》谱写的音乐),成为早期歌剧中的一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