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莫好比沉闷乏味的反义词,他总是充满创造力。拉莫热爱挑战和超越传统,这为他同时赢得了热烈的赞赏和执拗的毁誉。
【让-菲利普·拉莫是法国歌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作品在吕利所创立的法国歌剧创作模式之上,融入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为后来法国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典范。】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c741127Et
视频:让-菲利普·拉莫《阿卡迪亚牧羊人》
让-菲利普·拉莫(Jean一Philippe Rameau)
巴洛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他是继吕利之后最伟大的法国歌剧作曲家
是和声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和声学》为其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让-菲利普·拉莫肖像画,现藏于第戎艺术博物馆
让-菲利普・拉莫(Jean一Philippe Rameau) 是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和理论家。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40岁以后才以理论家而闻名,而50岁以后才写出他大部分最有名的作品。他从小便从作为管风琴师的父亲那里接受了音乐的训练。1702年至大约1722年,他先后哎阿维农、巴黎、里昂和第戌等地担任教堂管风琴师。1722年,他的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和声学》在巴黎出版。1723年移居巴黎后名气日增。1731年前后开始担任法国著名艺术保护人普普利尼埃尔的键盘乐师、教师、乐队指挥和作曲家,从此创作了大量作品。晚年,他在巴黎继续他的作曲和理论研究直到逝世。

《和声学》首次出版时的封面
拉莫的理论著作,特别是他最著名的《和声学》,寻求从音响学和数学的科学原理中归纳出和声的基本原则来。他首次总结了近代功能和声的很多基础理论,包括和弦是首要的和声因素;大三和弦的结构;和弦及其转位的同一性;主、属和下属和弦作为调性的支柱和弦;音阶中每个音上的三和弦都有其调性功能;通过轴心(中枢)和弦的转调等等。他的著作不仅阐明了当时的音乐实践.而且对后来两百年的音乐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拉莫的主要作品有:四卷羽管键琴独奏曲,一卷室内乐作品,四首非仪式的经文歌或诗篇歌.六首世俗康塔塔和大约30部舞台作品(歌剧和芭蕾)。 他的羽管键琴作品的风格与库普兰相似,都是由一些舞曲构成的组曲,其中不少也有标题。他唯一的室内乐作品集(1741年)包括五首类似三重奏鸣曲的合奏曲,其中对羽管键琴的处理与另外两种乐器处于更平等的地位。
拉莫在50岁以后才开始创作歌剧,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希波利特与阿丽西亚》《印度群岛的风流逸事》和《卡斯托与波鲁克斯》(又译《双子星座》)等。歌剧的成功使他获得法国王室的年薪和宫廷室内乐作曲家的荣誉头衔,而他每一部歌剧在成功的同时,也总要引起一些反对之声。一些人认为他背离了吕利为代表的法国歌剧的传统。是晦涩难懂、古怪而不自然的“巴洛克”音乐。五十年代,晚年的他还被迫卷人了一场法国和意大利歌剧之间的争论。

拉莫时代巴黎圣日耳曼戏剧展
在外部形式上,拉莫的歌剧与吕利的是有相似之处的但在其他方面,却与吕利的歌剧很不相同。拉莫遵循当时的时尚,更加重视华丽的、特别是异国情调的场景和舞蹈等装饰性因素,而不是戏剧本身;他的旋律是三和弦化的, 强烈地暗示了和声;他的和声以自然音为主的功能和声为基础,转调是有逻辑的,而且,不协和和弦与等音转调的运用经常是出于音乐表情效果的目的;他的序曲以法国或意大利的模式为基础,但有较多变化,有时包括歌剧中的主题;他的咏叹调优稚而节制,常用装饰音,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不大;合唱用的较多.也很有戏剧效果;在乐队中,他用四声部弦乐织体取代了吕利的五声部,井增加了富于色彩性的木管乐器和圆号,乐队常用生动的描绘性段落伴随舞台上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