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9世纪思想的“悲怆交响曲”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作为表象的世界,是由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两面组成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自28岁的叔本华笔下。作为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用想象力承袭了康德高度浪漫主义的形而上世界,兼之他敏感而又强劲的现实感受力,他用文字碰触到人心灵的内核,揭露了人生的悲剧本质。他的哲学被称为19世纪思想的“悲怆交响曲”。

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生于格但斯克的的富商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知名商人,长袖善舞,极具商业敏感度,但性格却刚愎易怒有些神经质,最后死于汉堡的一条水沟里(传言为自杀)。母亲是美丽而又富有才华的小说家,因此叔本华自小就见过来他家做客的文艺界名人雅士。叔本华说:“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孤僻的“哲学天才”诞生了。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父亲一心想让他从商继承自己的事业,但叔本华认为商业庸俗市侩,一心只想投入学术研究。他通过两年的埋首自学取得了大学的旁听学历,后又进入了柏林大学。在学校的6年里,他深耕这令他狂热着迷的世界,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作家。加上他独特的性格和从不盲从附和的独到见解,他的哲学系统逐渐建立了起来。1813年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一文获得博士学位,也为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理论根据。

但是,他的学术生涯并不受重视。叔本华只短短地在柏林大学当过两年讲师,就因为和当时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同一时间点授课导致鲜少有学生来听课,愤而离职。然而,在他七十岁的时候,他沉寂了三十年的哲学思想终于开始名声大噪,叔本华也因此名满欧洲。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全面阐述了他的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和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涵盖了从认识论、本理论、艺术论和伦理学的演进过程。

在第一部分,讨论了所谓的表象世界,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认为表象世界要受充足理由原则所支配;第二部分讨论了意志的客观化,具体研究了意志显现的细节,认为人应从本质里跳脱出来;第三部分讨论关于理念和艺术的客体,认为它不受充足理由原则的支配,并试图从艺术中获得慰藉;第四部分,叔本华研究意志世界的另一面,论述在达到自觉阶段时的意志,从伦理和禁欲主义来提供可能获得拯救的方法。

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里,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主体,认识一切却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是世界的支柱。而客体,就像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二者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密不可分。虽然叔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所见都是所谓的表象,但最终驱动表象的则是它背后的意志,意志贯穿一切驱动一切。

举例来说,自然界的意志表现为自然力,如引力、电磁力。至于人,这驱动力就是人类最终的欲求。只要生命还在延续,欲求就永远不会停止。完不成的欲求令人痛苦,而得到满足的欲求又会在人得到片刻的欢愉后重新陷入厌倦,从而产生新的欲求。他让人们认识到,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产生欲望的生命却终归要幻灭,这种人生悲剧迟早会来临。人类意志永远在痛苦和厌倦之间徘徊。

这本书作为一个19世纪的思想而问世,却为20世纪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的欧洲带来了新的信仰种子。外来的威胁和恐怖,内心的空虚与苦闷,让叔本华的哲学得到了众多信徒。从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到薛定谔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再到托尔斯泰和萧伯纳等作家,包括中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都深受其影响。

【名家评论】

一个不知名的幽灵,悄然对我说:赶快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即把我的宝贝翻开。我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

——(德)尼采

【扩展阅读】

(德)叔本华著,韦启昌译《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美)戴维·卡特赖特著,何晓玲译《叔本华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a a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阿图尔·叔本华 此篇内容在: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 (Vol. 1 of 3)-1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