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卡夫卡的故居所在地,哈布斯堡王朝难以舍弃的宫殿。
布拉格城堡在伏尔塔瓦河西侧,曾是捷克王室驻地,如今这里属于总统。在布拉格城堡上,可以鸟瞰河对岸的旧城,当白鸽划过天际,仿佛《刺客信条》某个场景。
在过去,捷克与斯洛伐克本为一个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战败,捷克斯洛伐克接受了邻国苏联的帮助,布拉格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则成为总统府。1993年,苏联解体两年后,斯洛伐克分离,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布拉格城堡变成捷克共和国总统为外国元首来访举行欢迎仪式和接受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地方。
该城堡并非单一建筑,而是由圣维特教堂、旧皇宫、黄金巷、圣乔治教堂、火药塔等大小不一的宫殿组成。布拉格城堡创建于9世纪(相当于中国唐代),经过国内外建筑师和艺术家多次改建、装饰和完善,集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精华,建筑风格多样,从古代罗马式地基,到战争期间的后现代风格,每个年代的艺术特点都或多或少在城堡上留下了痕迹。

圣维特教堂,是布拉格城堡中最高大醒目的建筑。它是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捷克最大和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以前捷克王室的加冕礼都在此举行,很多君王、主教死后也安葬于此。
公元925年,波西米亚的国王,从东法兰克国王那里得到了基督徒圣维特的手骨遗骸,圣维特殉道于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对基督徒的大规模迫害,年仅13岁,故瓦茨拉夫一世在得到遗骸后将圣维特定为主保圣人,即祷告对象,并下令在布拉格兴建罗马式圆形建筑,这就是后来布拉格城堡的原始建筑。
十年后瓦茨拉夫一世死后葬于此教堂并在随后被天主教封圣。
六十多年后布拉格第二任主教阿达尔贝特在传教途中去世,1039年,辗转了大半个世纪才将其遗骨运回并葬在此教堂。
从此这里被称为圣维特、圣瓦茨拉夫和圣阿达尔贝特教堂,圣维特教堂的名称由此而来。

圣维特教堂的历史并未到此停止,甚至相当漫长,布拉格教区成立后,当时的掌权者下令将这里扩建为三通道两塔楼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以前的圆形建筑因埋葬着圣瓦茨拉夫而被并入新教堂的南侧东耳堂。
等到了文艺复兴即将大面积开始的时期,天主教教宗下令在原教堂基础上兴建新的哥特式教堂。此后600年,圣维特教堂随着捷克的兴衰,不停的扩建,修改,倾尽了无数设计师的心血,终于在1929年彻底建成祝圣。
布拉格城堡左侧的旧皇宫,最初用作国王寝宫,开始为木质结构,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便在布拉格城堡内落成,十二世纪时,索别斯拉夫王子在全新防御工事墙附近建造了石质罗马式皇宫,就是如今我们能见到的旧皇宫,其东侧与圣乔治教堂相连。
整个皇宫建筑大致分为3层,入口一进去弗拉季斯拉夫大厅,也是整个皇宫的重心,往上层的新领地大厅有许多早期书籍的图像;下层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宫殿,和仿罗马式宫殿大厅。

在15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初期,由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旧皇宫整整荒芜了80年,直到1483年国王返回布拉格城堡并下令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重建。建筑师为皇宫增添了弗拉季斯拉夫大厅,并在设计过程中将后哥特式元素与新兴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合。往后,这里一直是皇家举办加冕仪式和帝国议会的地点。
布拉格城堡的黄金巷也是布拉格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热闹程度与查理大桥不相上下。它位于布拉格城堡内圣乔治大教堂和玩具博物馆之间,是一条出售手工艺品的商业街。黄金巷22号一间水蓝色的房子,就是捷克著名作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的居所。1918年,他在这间屋子里写出了《乡村医生》,而如今的黄金巷22号在卖卡夫卡作品及周边产品。

圣维塔教堂的后方,旧皇宫的东侧,坐落着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罗马式建筑圣乔治教堂,也是整个波希米亚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红色外墙和白色双塔是他的显著外观,圣乔治教堂在公元920年完成后扩大修建多次,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现在是捷克国家艺廊。同样已经变为展馆的还有布拉格城堡的火药塔,原来用作存放火药,如今则是展示中古艺术、天文学和炼金术文物的博物馆。

捷克这个欧洲小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他们的建筑艺术宝库却依旧相当丰富。布拉格城堡作为其中的瑰宝,是捷克共和国最有地位的历史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二战时期著名的慕尼黑协议割让了苏台德地区,次年捷克就被纳粹占领,虽然悲惨,却也因此躲过了炮火的轰炸,保留了完整的历史建筑,在1992年,布拉格城堡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纪文化遗产名录。布拉格城堡伫立在欧洲大陆的中心,经百年风雨,见证了一战乃至二战中捷克人民的苦难与兴衰,相信这座城市会一直陪伴着捷克人民,回望历史,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