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靠绝美音译在中国人心中留下梦幻印象的王宫。
拿破仑曾赞美:“枫丹白露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所,世纪之宫。”
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枫丹白露宫坐落在法国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镇上,它的法语名字由“fontaine belle eau”一词演变而来,在法语中意为“美丽的泉水”。它的中文名字“枫丹白露”是朱自清先生翻译的,出自于他的《欧游杂记》一书。“枫丹”指的是秋日中枫叶红彤的景象,“白露”则描绘出一副日光初升下露水盈盈的画面。“枫丹白露”这个极具中国古典之美的名字,是翻译史上难得的神来之笔,然而名字的美丽远远不足以描绘真正的枫丹白露。
从1137年路易七世下令建造城堡,枫丹白露宫作为历代帝王居住、野餐和临时打猎的行宫开始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每个王国、甚至每个君主都在此地留下了痕迹。中世纪时,形成了椭圆形庭院的布局和城堡主塔的轮廓;文艺复兴时期,弗朗索瓦一世着手王室宫殿改造,想把它建造为一座“新罗马城“;法国大革命时期,枫丹白露宫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宫殿中收藏的珍奇宝物、名贵家抄具全都被掠夺一空;拿破仑即位后,在此地大兴土木,枫丹白露宫又得以重现昔日光彩;1945年至196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总部设于此,枫丹白露宫墙外还残留有“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记。
在枫丹白露宫漫长的岁月中,首先对它感兴趣的是弗朗索瓦一世。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时期,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不再将枫丹白露宫仅视为一座狩猎行宫,也将其作为国王的主要常驻地之一,他下令重修城堡。“海格力斯“巨型喷泉的开凿、周边花园的重修规划、马蒂兰教堂的改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无疑是“国王长廊”,它将中世纪的古老城堡与从前马蒂兰修道院的建筑群相连。

佛朗索瓦一世长廊

蝾螈徽章
国王长廊又叫做佛朗索瓦一世长廊。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刻作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长廊的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由奢华的胡桃木制成,它出自意大利的希贝克·德卡尔皮之手,上面刻有象征着加冕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首字母“F”和他的喷火蝾螈徽章。蝾螈,是传说中的神兽,能像凤凰一样在火中重生,佛朗索瓦一世将其作为自己的个人纹章,它象征着法国君主制度的永恒,也意味着国王的永生。
枫丹白露宫还承载着一代君主拿破仑的欢喜与悲伤。拿破仑称帝之后,选择将枫丹白露宫作为自己的帝制纪念物,对其加以修复和改造。1808年拿破仑一世将枫丹白露宫内的国王寝宫改造成御座厅。在大革命前,国王寝宫和里面的龙床象征着王权,是枫丹白露宫中最重要的大厅。改造成御座厅之后,原来放床的地方被御王座所代替;整个大厅被黄金所装饰,金碧辉煌;从屋顶上大皇冠下垂的帷幔就像大衣一样把御座围起来。御座放置在猩红色丝绒御座台上,座椅上绣制的金色蜜蜂代表勤勉,两边立柱上展翅的鹰象征力量,圆形装饰里的N则代表拿破仑一世。枫丹白露宫可谓是见证了拿破仑的荣耀,是他的荣誉之地。

御座

御座厅内立柱上的雕像
枫丹白露宫亦是拿破仑的失落之地,白马庭院见证了他的落寞与无奈。路易十三时期,法国建筑师杜·塞尔索修建了马蹄形楼梯,使其成为枫丹白露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6世纪60年代,曾有一尊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骑马的雕像放置在该庭院中,故得此名——白马庭院。17世纪中期以来,该处成为城堡的主要入口,并沿用至今。1814年4月20日,枫丹白露宫的白马庭院上,拿破仑心情沉重地走下马蹄形台阶,发表了他的退位演说,吻别了他的将士与军旗,登上流放厄尔巴岛的旅程。所以,白马庭院又被称为“告别庭院”。

白马庭院

拿破仑在白马庭院向皇家卫士告别
枫丹白露宫除了承载着法国厚重的历史之外,还保留了中国的身影。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它始建于1863—1864年,是由前厅、沙龙画廊、大沙龙和博物馆等一系列房间组成的套间。博物馆中陈列了着中国明清时期的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军统帅蒙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当时流亡于根西岛的维克多·雨果面对这些来自圆明园的中国珍贵藏品,曾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虽然圆明园已经在历史的硝烟中不幸被摧毁,然而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还可以见到圆明园的踪迹。

中国馆及其藏品
枫丹白露宫,这个昔日的皇帝行宫,坐落在森林深处的古老城堡,承载着法国代代传承的文化艺术历史宝藏和遗产,在风雨中静默地见证着法国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