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世界珍宝,古代剧场传声系统的杰出证据
每每谈及普罗旺斯,满脑都是薰衣草的芬芳,是那么的梦幻与浪漫!此刻,揭开这层面纱,直达普罗旺斯的另一处经典而又神秘的角落——奥朗日古罗马剧场。
普罗旺斯的奥朗日市位于沃克吕兹省,这里是一座古朴而又精美的城市,这座城市拥有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罗马遗址——奥朗日古罗马剧场。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目前仅存3座古罗马剧场,一座位于土耳其的市郊,另一座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而奥朗日古罗马剧场是三座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奥朗日古罗马剧场建于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也就是在公元前27年至前14年之间。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古罗马和古希腊剧场之间在建筑风格上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最主要的差异就是:古罗马剧场通常在城市中央,无需依山而建,而古希腊剧场依山就势,逐排升高。而奥朗日古罗马剧场充分秉承了希腊式剧场的依山而建的风格特征,也正因如此,该剧场更加彰显出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性。

奥朗日古罗马剧场
奥朗日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直连后面的山丘,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得建筑的基础做法更为容易,也利于座位自然升起的设计。剧场的看台呈半圆形,观众席呈现阶梯状,如同碗的边缘一层层向内延伸,收缩至底部一般。看台非常宽敞,可以容纳8000-10000的人。剧场舞台的正面是一座高高的墙,由石块和混凝土砌成,长103米,高38米。按照路易十四的说法:“这是王国中最完美的城墙。”后来人们还在墙的正中央大壁龛内安放了高达3米半的奥古斯都皇帝的塑像。剧场舞台后方的幕墙保存得较为完好,游客们可以通过残存的国王门、台柱、雕像等感受到昔日舞台的华美。

当时,人们的社会阶层观念较强,对于看台台阶的座位安排,也是有着自己的说法的。随着看台台阶的位置由低到高,人们的身份则是与其刚好相反的,也就是说坐在最上层台阶的是贫穷百姓,而坐在最下层台阶的是贵族,看台的最后一排是站席,是留给下等人的,包括奴隶、妓女、乞丐等等,外族人来到剧场也只能站在这里。除此之外,古罗马剧场也很关注通风和炫光问题,剧场的观众席朝北,大大缓解了人们由于太阳光的刺眼而产生的不适感!而且每到夏天,剧场上方和看台之间会撑起一个大大的遮阳棚,底下用很多绳子来加以固定,当地人将其称为“船帆”。

谈到奥朗日古罗马剧场,不得不提它的声学效果。罗马式剧场对于建筑声学的设计非常注重,也确实在设计效果上彰显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音乐效果。在剧场观众席的过道上设置了共鸣缸,利用共振原理来加强音响效果。正厅前座使用的大理石地面也能够有效降低声音的混响,减少扩音。当然,受于当时科学技术等发展条件的制约,设计者们对于声学的研究并没有今天如此专业,他们能够实现如此卓越的声学效果设计,更多源于对经验和常识的总结,古罗马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古罗马御用工程师维特鲁威曾说过:“声音是气的呼吸和流动,恰如以石块投入静水中产生无数的波动圆时,它们就传播开来。”虽然后来的科学证明声音是纵波,并不是横波,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奥朗日古罗马剧场的音响效果和受人们的喜欢程度。直至今日,每逢夏季音乐节,这里面还在奏响悠扬的旋律,灯火通明,十分壮观。

夜晚的奥朗日古罗马剧场
奥朗日古罗马剧场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命运。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强大起来,罗马人对于异域先进文化一直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在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下,也吸收了多种文化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格斗竞技等。在公元前240年,罗马就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戏剧活动,但那时还没有永久性的剧场,通常都是临时搭建木构剧场来进行戏剧节目的演出。在公元前55年,才有了永久性剧场,但那时罗马已经临时建过500多座临时剧场了,从中可以感受到戏剧对于罗马人的魅力和吸引力。罗马人对于戏剧的热情自然而然延伸到殖民地域奥朗日,市民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剧场中度过,而当时剧场对外公众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是因为罗马统治者认为剧场不仅可以传播罗马文化,还可以降低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当然,这种开放性也使得剧场观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演出过程中,观众经常随意走动,使得现场秩序较为混乱,但也正是这种混乱,使得该剧场看起来是那么的亲民。
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官方信仰,教堂反对异教徒的表演,不接受对方的文化形式,随后官方宣布关闭该剧场。在罗马帝国衰亡时,奥朗日古罗马剧场也随之废弃。后来,奥朗日古罗马剧场被当过中世纪的防卫据点,成为过难民的收容所,也曾被作为采石场,剧院遭受着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