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火教的创立与发扬者,还影响到了几千年后的尼采,一起揭开这个神秘人物的面纱吧
琐罗亚斯德的早年经历较为迷离,通过现有资料我们仅可以知道琐罗亚斯德公元前七世纪出生在一个雅利安贵族家庭中。
他年少时声名不显,籍籍无名,直到三四十岁的时候,通过改良祆教为人们所认识,成为琐罗亚斯德教的天生圣人,而经过他改良的祆教也被后来人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所谓祆教其实是一种起源非常古老的宗教,早在琐罗亚斯德诞生前的米底王国早期,原始的祆教就有了一定数量的信徒。到了琐罗亚斯德时代,琐罗亚斯德教更加完善,传播更为广泛,同时琐罗亚斯德也是拜火教徒的圣典《火教经》的最早分册《伽泰》的作者。

《阿维斯塔》书影
通过琐罗亚斯德的改造,传统的祆教可以被更多人接受,并且在日后的第一波斯时期大范围流行,在第二波斯,也就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成为了波斯的国教,并且在3,4世纪时,也就是中原战乱的时候,大量粟特人通过河西走廊来到中国,从事贸易,粟特人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和中亚地区的特产,他们的文化与信仰也间接的传入了中国,在北朝时期有许多粟特人留在中国做官,他们的墓葬也留在了中国,通过考古发现,他们的墓葬都抱有鲜明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色彩,如石棺床与圣火坛花纹等,到了唐朝时候,更多外来人口涌入长安,长安一时间充满各种各样的宗教场所,其中在长安城中就有祆祠,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例证。

西安出土的拜火教信徒墓地门
直到今天,在伊朗及印度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琐罗亚斯德教信徒,其中在伊朗的信徒大概还有数万人,而琐罗亚斯德教的不同名字则是传播与翻译的结果,所谓拜火教是因为琐罗亚斯德教尊崇圣火,认为火是光明与善神的化身,在其庙宇及宗教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圣火与圣火坛的形象。至于祆教则是唐朝时候的译名,祆又特指琐罗亚斯德教神灵而与中原天神区分。至于祆教的教义大抵有如下内容,首先是善恶肯定敌对的二元观,祆教不是单纯的一神教,也不是多神教,而是一种特殊的二元论宗教,是泛神论宗教向一神论宗教转变的中间态,其宗教以为善与恶不断奋斗,结局是善取的终究成功。
据《创世纪》记载,拓荒之初,善人即被赐与高兴心并进入天堂,伪君子即被赐予痛苦心而堕入阴间。随后善恶呈现,各分治其范畴,世界变成善恶正邪不断争斗的场所,也就是神阿胡拉·玛兹达与恶神安哥拉·曼纽的战役,教义认为宇宙间存在善和恶的永恒对立,世界产生于善恶的斗争中,其中善神的最高神是阿胡拉·马兹达(又称霍尔莫兹德),所以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为马兹达教,恶神则是安哥拉·曼纽(又称阿赫里曼)。
善神与恶神各自居于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之中。阿赫里曼看到光明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并且决定将其摧毁,于是他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恶魔,并且想要向霍尔莫兹德发出挑战。霍尔莫兹德与阿赫里曼商定进行为期九千年的斗争以争夺世界、权力和信众。
于是在第一个三千年里,阿赫里曼潜伏在黑暗的世界里发展自己的力量,霍尔莫兹德创造了世界万物和六大天神,同时也在持续积累力量,做好了迎战阿赫里曼的准备。
在第二个三千年里,阿赫里曼率先进攻光明世界,阿胡拉·马兹达则率领众神和阿赫里曼展开苦战。人类始祖尤马尔斯也死于这场战斗中,阿胡拉·马兹达与阿赫里曼的战斗经过了九十天,光明神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恶魔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污染,地面上存留着痛苦、疾病、贫穷、暴虐和谎言,毒蛇猛兽伤害着光明神的创造物。
在最后一个三千年里,霍尔莫兹德应古舒尔万的请求,派遣琐罗亚斯德的下凡,宣示天启传播正教,指引人类弃暗投明,抑恶扬善,最终战胜阿赫里曼,还原世界光明纯净的原貌。这一进程一共历时一万两千年。于是光明与黑暗的争斗一直持续到最后的三千年,直到圣人琐罗亚斯德诞生,向人们宣扬教义,使得地面上的人都投向阿胡拉·马兹达,光明神的力量终于压过了黑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