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是印度教三大核心之一,来了解一下五花八门的印度教祭祀吧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文风俗极具特色,这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密切相关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最为广泛,印度教的教义分为五大部分:一、崇奉多神崇拜的主神论;二、种姓分离;三、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四、祭祀万能,崇尚苦行;五、承认吠陀的权威。今天咱们就了解一下印度教徒对“祭祀万能、崇尚苦行”的理解与践行。

婆罗门在印度教中是进行祭祀和祈祷的祭官,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印度教中婆罗门有着至高的地位,因而“祭祀万能,崇尚苦行”的思想长期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印度教徒认为祭祀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祭祀活动能够与全能的神沟通,向神献祭,从而得到神的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印度教徒崇拜各种各样的神,为表达对神的尊敬,印度教徒们会进行繁琐盛大的礼仪。印度教中最大的祭祀节日是排灯节,一般进行五天,五天分别对应五个节日,第一个节日为元旦,印度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一年的好景气。第二个节日庆祝印度神毗湿奴战胜恶魔的胜利。果阿邦则会烧毁恶魔肖像,坦米尔纳德邦传统上在这天开始庆祝排灯节,寓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第三个节日是为祭奠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而设立的。第四个节日为巴厘礼拜日,是用来纪念印度世袭种姓间即不同阶层人民之间所进行的一次古老的战役。最后一个节日是阎摩节,庆祝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印度教徒们还把克制情绪和苦行作为修身养性的方法,也应用到祭祀活动中:印度教的大宝森节上信徒的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背部肉体挂铁钩,赤脚走火炭。信徒们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对神的虔敬,并且以自己的痛疼和流血程度来衡量对神的虔诚程度。大宝森节的祭祀活动持续24小时,期间,印度教徒刺穿肉体完后将在神庙之间游行,进行祷告及祭祀,借此表达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并希望得到神明的赐福。

印度教徒对于神的崇尚与忠诚,以及对美好生活,宁静心灵的期盼流露在印度教徒对“祭祀万能、崇尚苦行”的理解与践行之中。印度教的祭祀活动丰富了世界宗教文化和人文风俗,促进了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