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还能按时发生吗?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公元15世纪,德国发明家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印刷技术整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很快在欧洲推广、传播开来,推进了印刷的工业化。
印刷术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和启蒙时代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结合了造纸术,第一次以一种高效、可留存的方式,将文字、文学传播给欧洲大众。甚至可以说,印刷术也是诱发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技术。

古腾堡雕像
在宗教改革以前,圣经多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世俗信徒只能听任各地神父对圣经与教义的解释并服从。然而,在1455年,古腾堡在美茵兹的印刷厂印了一本西方世界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书籍之一——《古腾堡圣经》,也被称为“42行圣经”。这之后更多的人能够自己阅读圣经,自己思考,由此开始质疑教会对《圣经》的解释。
印刷术使政治、社会、宗教和科学的思想更快、更广地流通,大约在1500年,差不多有4万种书在欧洲14个国家中发行,而德意志和意大利则占三分之二。在马丁·路德等人推进宗教改革的时候,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早已获得商业化。正是由于印刷业的发达,宗教改革者的文章才能通过印刷发行,迅速传递到各地——当时,印刷的文字两周内可以传遍全德意志,四周内各种译文便能传遍全西欧。

印刷机工作示意图
那么,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的背景是什么呢?
首先,印刷机的发明和推广是因为人们有获得信息、阅读文字的需求。
古腾堡发明印刷机以前,满足这一需求的是书籍的手抄本。例如,佛罗伦萨的书商曾雇了45个抄写员,专门为美第奇家族的菲耶索莱修道院图书馆抄写了200本著作。
自13世纪以来,大学的兴起还将手抄本的制作制度化下来。为了确保手抄本内文字和含义的一致性,避免因疏漏或错误而导致意义上的扭曲,各大学设计出一套精巧的制度来规避误差。例如,誊本的复制必须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抄誊完成后,原册需要先还给商贾后再次出借,以保证所有的誊写本都有同样的来源,避免内文错误导致后期的以讹传讹。
直到15世纪初,每一篇文字作品都要用手工抄写者辛苦地誊写。这样的状况使得人们只能有限的使用书写文字,让越来越多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十分苦恼:市民和农民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要求了解上帝和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教会给予他们的东西。

图示古腾堡的印刷机
其次,在古腾堡的印刷机创世之时,已有大量基础技术传入欧洲,为古腾堡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两项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早已由中国人发明出来,并随贸易、文化交流传入欧洲。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并逐渐传入阿拉伯境内,在12-13世纪间传遍欧洲;宋朝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并传播到东亚、欧洲。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黏土制成的,耐用性差,但是后来的中国人和朝鲜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在古腾堡之前就使用了金属活字。
最后,古腾堡出生于一个金匠家庭,终身未婚,他热爱发明创造并一生致力于此。
自1434年,古腾堡在斯特拉斯堡开了一家公司,做生产镜子、打磨宝石等技术工作。1439年,古腾堡涉及了一个商业项目,可以说是他发明印刷机的契机——他提前融资,为前来德国亚琛,参观查理曼大帝遗物的朝圣者们制造抛过光的金属镜子。这些镜子据说能够捕捉到宗教遗迹发出的“圣光”,据说,这种神圣的光芒只有透过镜子才能看到。
但是,这个商业项目受到当年自然灾难的影响而搁浅,古腾堡已经花在制造镜子上的投入成本无法获得回报。为了让他的投资者满意,据说古腾堡在这时承诺了他们“能够致富的”秘密武器。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腾堡的秘密是他后来发明的这种,使用可移动的金属活字印刷机——据推测,古腾堡极可能是以压酒机为原型,形成的创新思路。
既然此前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那么古腾堡的印刷机特别之处是什么呢?

古腾堡印刷机复刻
第一、古腾堡在印刷技术和器械层面的创新,在于他发明了一种适于制造活字的金属合金、一种能准确无误地倒出活字字模的铸模、一种油印墨水和一种印刷机。
古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及其铸造法,在世界印刷史上是全新的——他是第一个用铅、锡、锑、铜和铋的合金来制作活字件的人,而这些材料至今仍在使用。它们冷却得非常快,而且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印刷本身是使用转轴印刷法,印的是纸和羊皮纸。
古腾堡先制造字母或符号的金属模具,再把熔化的金属(如铜或铅)倒进去,由此产生的金属字母块能使用的时限更长,这能够保持印刷品的一致性。
此外,铸造金属活字字母的生产效率高于木雕活字字母,更适合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打印机可以根据需要排列和重新排列单个的金属字符段,从而使用相同的字母印刷几个不同的页面。
第二、古腾堡的印刷机解决了从前生产印刷品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不但保证了印刷品能够被准确地印制出来,还保证了这些文字作品的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印刷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
1450年后,古腾堡从一个名叫约翰内斯·福斯特的商人那里借了一笔高利贷,开办了一个活字印刷厂。古腾堡印刷机最初的印品据说是 1451年为教皇尼古拉斯印制的赎罪券,印量不低于2000份。

古腾堡圣经
此外,在这里,古腾堡印刷出了举世闻名的42行圣经。42行圣经的印刷准备工作从1450年就开始,至1455年全部印成。关于这版圣经最可靠的信息来自于一封后来的庇护二世写于1455年的信。在信中,他夸赞该书的印刷质量说:《圣经》文本印制得非常工整、清晰,非常利于阅读——陛下不需要带眼镜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出来。
42行圣经的印量大约为150册,其中40册羊皮,其余为纸本。多数42行圣经是用于教堂诵经台,而非私人阅读,这是由于纸本售价高于普通家庭能接受的程度。也因此,古腾堡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1462年,古腾堡受教会内部权力争斗影响而被流放,他的印刷厂的工人也流落各地,使得他的活字印刷术在西欧广泛传播。到1463年,德国很多城市(如科隆、纽伦堡、奥格斯堡等)都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