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古典期的玛雅城市,库库尔坎金字塔的所在地,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1492年10月12号,卡斯蒂亚王国的航海家哥伦布带着船队到达新大陆,从此,中美洲原住民进入了世界的视野中。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文明的神秘面纱被掀开。但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征服者在当时并没有想要了解这些国家,他们唯一想做的,只有征服并掠取资源。因此,西班牙征服者烧杀掳掠之后,便拍拍屁股走人。已进入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就这样被摧毁并遗忘在雾气弥漫的热带雨林中。
玛雅是位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异常发达的文明古国,具有高度的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成就。但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冶金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人类文明中,只能被视为新石器时代文明。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可被简单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起初,玛雅文明的核心城邦都位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但到了10世纪之后,位于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古城开始崛起,并成为后古典期的核心城市。因此,后古典期又被称为北玛雅文明,而之前的时期则称为南玛雅文明,并被视为古玛雅人。
奇琴伊察(Chichen-Itza)坐落在今墨西哥境内的尤卡坦半岛北部尤卡坦州。虽然地处热带气候,但半岛北部干燥炎热,几乎没有可用水源。得天独厚的奇琴伊察是该地区唯一拥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因此玛雅人逐渐在此聚居。
奇琴伊察古城现被一条公路横穿,因此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奇琴伊察建筑大都比较古老,建于公元7至10世纪之间。而北边的奇琴伊察古城,则包含库库尔坎金字塔,以及武士神庙等处。整个奇琴伊察古城内的建筑装饰具有浓厚的玛雅文明特色,装饰手法主要以石刻浮雕为主。
在奇琴伊察古城中,最著名的便是库库尔坎金字塔(Piramide de Kukulkan)。金字塔不只是埃及人的专利,世界各地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建筑,而玛雅的金字塔,是阶梯式的庙宇。值得一提的是,在玛雅文明中,阶梯,是通往宇宙的道路。因此,在玛雅文化的建筑大多有阶梯及平台。库库尔坎金字塔四个侧面都有楼梯,阶梯底部则带有羽蛇神头装饰。当16世纪西班牙人初来乍到时,将金字塔视为当地的“城堡”,称其为“卡斯蒂略”(Castillo),因此也称卡斯蒂略金字塔。

库库尔坎金字塔
羽蛇神崇拜是中美洲的特殊信仰,在玛雅文明中名叫库库尔坎,而在阿兹特克神话中则称为克察尔科亚特尔。玛雅人认为羽蛇神是长者羽毛的蛇,是太阳神的化身。在玛雅神话中,库库尔坎是一个生来即为蛇形的男孩,并由姐姐喂养在山洞中。后来,库库尔坎食量逐渐增大,姐姐再也无力抚养,只好飞离洞穴,直入海中,因而造成大地震动。此后,每年的7月间,库库尔坎都会引起地鸣震动,据说是为了让抚养他长大的姐姐得知他还健在的信号。
在每年春季和秋季的昼夜均分之日,日出与日落时分,日照产生的阴影会使得光影接连接金字塔底部的羽蛇神头,进而产生一条蛇形。蛇形随着太阳的位置在北面滑行下降,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此种现象每次出现会持续3小时22分,且分秒不差。它的精确度和玄妙的设计令人啧啧称奇,跟阿布辛贝神庙的日光节一样神秘。

光影蛇形
在古代中美洲城市中,在旧金字塔之上加盖更大更雄伟的金字塔似乎是一种传统,库库尔坎金字塔就是最好的证明。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金字塔北面阶梯上发现的一个通往内部的隧道,没想到,金字塔内部还藏有一座老金字塔。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漆成红色并带有宝石镶嵌的美洲豹雕像。据说,老金字塔的设计是按照月亮历而来,而外面的新金字塔则是根据太阳历来设计。无独有偶,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四面阶梯皆为91阶,四面相加总数364,再加上神庙则为365,与太阳厉的天数一致。如此说来,位在古城南部的奥萨里奥金字塔(The Osario Pyramid),很可能是就是加盖前的老金字塔原型。

奥萨里奥金字塔
在库库尔坎金字塔内部,有一尊查克穆尔(Chacmool)雕像,这是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文明的一种特殊形象。据说,查克穆尔是武士的象征,而它腹部的平台,被推测为献祭时供奉心脏的祭台。在奇琴伊察古城中,不止一处有此种雕像,最著名的,是位在武士神庙顶端两柱之间的查克穆尔雕像。

查克穆尔
奇琴伊察古城作为后古典期玛雅文明的核心城市,但并没有长治久安。公元1224年,以奇琴伊察古城为首的政权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位在奇琴伊察西边100公里的玛雅潘城邦。玛雅文明并不同于中国、希腊等文明具有大一统的共主。一直以来都是诸多城邦共同存在,仅以几个鹤立鸡群的城市作为核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政治状态,使得玛雅内部纷争不断。在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登陆中美洲时,玛雅文明早已分崩离析,整个尤卡坦半岛上内乱频繁。这才给了西班牙帝国侵略的机会。根据史料,西班牙人自1519年开始征服中美洲地区。仅用3年的时间,就消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并将其首都特诺奇提特兰夷为平地。但要征服各自为政的玛雅人,却直到1546年左右才控制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