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古城
阿舒尔纳西拔二世炫耀功绩的亚述首都,数以千计的亚述牙雕在此出土,被誉为尼姆鲁德的宝藏

约莫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他们在沙姆希阿达德一世(Shamshi-Adad I)的带领下,开疆拓土,曾一度称霸整个肥沃月湾。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来自神灵阿舒尔(Ashur)的庇佑,并自名为亚述(Assyria)。

关于亚述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左右。但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却是在公元前18世纪之后。依照历史分期,亚述帝国可以简单分成古亚述、中亚述与新亚述王国。而尼姆鲁德(Nimrud)古城,便是在中亚述帝国以后才兴起的核心城市。
大约公元前13世纪,撒缦以色一世(Shalmaneser I)在摩苏尔南部建立了尼姆鲁德。但这座古城并不受重视,一直到公元前9世纪,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Assurnasirpal II)选择此地作为新王城。从此,尼姆鲁德才日渐重要了起来。

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

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Assurnasirpal II)可以说是亚述帝王中最凶残的一个,在公元前883年继位后,他开始庞大的扩张计划。首先,他征服了那依瑞(Nairi)以北的土地,随后是哈布尔河(Khahur)和幼发拉底河地区的阿拉米人。由于阿拉米人的拼死抵抗,彻底激怒了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因此,在破城之后,亚述国王残忍的折磨当地的阿拉米人。

根据碑文记载,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把阿拉米人关为囚徒。其中一些人,被砍断手脚,而另外一些,则被割下耳朵、鼻子或嘴唇。在肉体上的折磨之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还要对他们进行精神折磨。他将割下的耳朵与残肢断臂汇集起来,就放在他们面前。然后,再将城市中的青壮年,不论男女全都处以火刑。这比屠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样还不够,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还要焚毁他们的城市。

在这场血腥的征服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所到之处,每一座城池无不闻风丧胆,开城投降。他就这样一路进军到地中海,沿途征服了十多个大小国家。战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为了纪念自己的伟大,决定从亚述尔迁都尼姆鲁德。根据公元前879年的铭文记载,尼姆鲁德落成时举办了盛大的开城仪式,居民可能有接近十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建筑除了宫殿、神庙之外,还有皇家植物园和动物园。

拉马苏

尼姆鲁德保存了许多亚述雕塑,其中,人首兽身的拉马苏,就伫立在西北宫殿门口。拉马苏(lamassu)是亚述文化中特色相当鲜明的幻兽,又可称为舍杜。拉马苏被亚述人视为守护神,在宫殿入口会成对摆放,用以守护宫殿。有趣的是,人首兽身的拉马苏,与埃及的人面狮身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拉马苏的脸,是根据萨尔贡二世的形象雕刻而成。而卡夫拉金字塔旁的人面狮身像,则推测是参照埃及法老作为原型制成。似乎在远古时代,统治者都乐于树立自己的纪念碑,甚至将自己的脸安在幻兽身上,也觉得莫大光荣。

除了极具特色的浮雕装饰,尼姆鲁德还有许多不同的神庙,他们都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相当重要的神衹。其中一座名为尼努尔塔(Ninurta)神庙。尼努尔塔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掌管暴风、洪水的神,同时也是亚述帝国敬仰的战神。在尼努尔塔神庙的东面,有一座伊丝塔(Ishtar)神庙。伊丝塔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被认为是双面神,她一方面充满柔情,另一方面又代表血腥杀戮。她同时代表着爱神与战争女神两者。位于伊丝塔神庙入口处的石狮,便是她身为战争女神时的象征物。伊丝塔身着戎装展开双翼,头戴角盔,脚踏怒狮之上。

伊丝塔

尽管亚述人是以好战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发展文学。相反的,亚述人还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与文学之神——纳布(Nabu)。纳布可以说是天庭的总书记,他主要安排着人类的命运,也有点类似于“司命”的性质。但他在神话体系中更为神圣,总管一切文学、智慧。在尼姆鲁德的纳布神殿,出土了纳布石雕像。纳布头戴角帽,以古老的祭司模样端正站立。除此之外,纳布还有专属坐骑,是一条名为“怒蛇“(Sirrush)的有翼幻兽。纳布的配偶是女神塔什梅(Tashmetum),两者都被供奉在神殿中。纳布神殿的藏书室及附属房舍中,藏有许多宗教和亚述文献及以撒哈顿(Esar-haddon)的遗嘱。

纳布

尼姆鲁德除了内城的宏伟建筑,发掘出土的文物也不容小觑。在尼姆鲁德古城发掘出了数千件象牙雕刻,它们大都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时的精品,被称为尼姆鲁德宝藏。

亚述牙雕

只是尼姆鲁德后来并没有一直作为亚述帝国的首都发展,不到200年的时光,尼姆鲁德的王城光环就被褪去。在公元前7世纪,萨尔贡二世(Sargon II)迁都至杜尔·沙鲁金(Dur-Sharrukin),继任国王又再迁都至尼尼微(Nineveh)。此后,尼姆鲁德便带着亚述帝国的过往辉煌埋藏在黄沙之下。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