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千塔之城,佛教王朝留下的遗产
出门见佛塔,处处遇菩萨。
蒲甘这个名字,既是一个地点,也是一段历史。
想象一张我国的版图,从鸡的后脚跟往西南走,就是缅甸了。当年诸葛亮南征,就是在这里。在缅甸的中心,一条名叫伊洛瓦底的河流穿行而过。蒲甘古城就坐落在河畔,历经千年,依旧不变曾经容颜。
千年之前,这里还是普通小镇,19个村落栖息在这里。直到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修筑了12座城门。又过了近两百年,阿如律陀王在这里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原本不起眼的小镇成了整个国家的首都,逐渐的繁荣兴盛起来。

蒲甘能成为如今的“万塔之城”“佛门圣地”,与蒲甘王朝这段历史脱不了干系。创建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从小虔诚信仰着佛教。当时缅甸南部有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直通王国,佛教文化极其兴盛。阿奴律陀王在征服了直通王国,收获了一大批经文,以及300多名高僧。传说那些战利品顺着伊洛瓦底河水运送到蒲甘时,虔诚的国王站在江边久久等候。诸多经文中,最有名的是《三藏经》。国王将它顶在头顶,亲自游着接经书、又游着顶回去,然后把经书郑重地放在白象的背上。在缅甸的佛教文化里,白象是吉祥和王权的象征。只见那头白象驮着《三藏经》在林间缓缓行走,忽然不知为何,双膝跪地,好像受到了感化一般。
这个景象让阿奴律陀王震撼不已,佛祖终于显灵了!他当即下令在白象跪地的地方建立佛塔——那便是“万塔之城”蒲甘的第一座金塔。
蒲甘王朝是封建君主王朝,国王的喜好左右着国家的发展。在建造了第一座金塔之后,无数的佛塔从蒲甘这座城市拔地而起。阿奴律陀王之后的每一代国王都有效仿先皇,不断地修建寺院、佛塔。不过200多年,这些国王们安排建造地佛塔就有13000多座!“万塔之城”名副其实。
不过如今,千年时光岁月蹉跎下,再次站在蒲甘古城中,当然再看不到万塔齐立的壮观景象了。战争、腐朽、拆建、地震……佛塔倒塌又被后人重立。如今的蒲甘是一座有25万人的小城,还保留着2000多座佛塔寺庙。步行于蒲甘的街道之中,来往多世界各地、肤色各异的僧侣,目光到处,远近皆是佛门景象。三步一佛塔,五步一寺庙,目光落处,尽是浮屠。

这些造型各异的佛塔,承载着数百年、数千年的历史。若它们会讲故事,我们用一辈子也是听不完的。
在这数千佛塔之中,年老的塔已经不多,而瑞喜宫塔是其中最宏大的一座。它建于公元1059年,是统一缅甸的阿奴律陀王亲自下令建造的。之所以能完好的保存到现在,和佛塔的建筑材料有莫大的关系。这是蒲甘唯一一座用石头修砌而成的佛塔,3层巨石充当塔基,直耸云霄,有40米高。这座佛塔和我国也有着不小的缘分。传说在瑞喜宫塔之中,珍藏着诸多宝物——比如佛祖前额的皮肤、佛牙等等,其中还有一座中国皇帝送的玉雕佛像。

1961年1月8日,周总理曾经到访过瑞喜宫塔,对这座千年佛塔赞叹不已。和周总理一起来的还有中国友好代表团,他们在此地为保护蒲甘的文物举行了捐款。为了纪念这一次访问,也为了纪念中国与缅甸的友谊,这一笔捐款被用作修筑凉亭,就坐落在瑞喜宫塔的东门外。凉亭由铜铸造,亭内有立佛。从正面望向凉亭,我们能看到缅甸文字刻于亭上,翻译过来,是“人民群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所捐之款做的善事。”
蒲甘最美的佛寺是阿南达寺,它也是蒲甘最大的一座佛寺。它有50米高,大概十三层楼的高度,俯瞰着这座小城。佛寺建于1091年,哪怕是如今游览,你也一定会被它的美丽所惊艳。从上到下,尖尖的塔顶贴满了金灿灿的金箔,无数珠宝流光溢彩,映着太阳相互辉映。在往下是1183块讲述佛本生事的浮雕,还有1304座佛像,于佛窟中静静垂目,庄严非常。走进佛寺,哪怕不信宗教的人们,想必也会为这端庄大气的景象所震撼,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瑞山陀塔同样是一座很古老的佛塔,建造于1057年,和瑞喜宫塔是一个辈分的。这座佛塔看起来有点像金字塔,五层台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白色,一层层堆砌向上。瑞山陀塔旁边的佛庙也很特别,入口窄的人只能侧着身子过,室内极其昏暗。然而当游人走进,方能看到佛寺内细微的,唯一一缕阳光,落在佛像微笑的嘴角。那是一尊20米长的卧佛,佛像惟妙惟肖,肃穆而慈祥,让人印象深刻。

人当然可以没有宗教,可以没有信仰,但是却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宁静悠远的蒲甘,千年前万塔齐诵佛音,千年之后依旧晨钟暮鼓。化用杜牧老先生的诗句,蒲甘两千八十寺,多少佛塔烟云中。其中意境,其中历史,其中往事,方如是了。
不过瑞山陀塔最有名的还不是这些。对于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来说,能在瑞山陀塔上一观蒲甘的落日,那才是不虚此行。蒲甘那么多的佛塔,只有仅仅几座能够供人们攀登。虽说攀登也不易,台阶陡峭,脚下的石头又被太阳晒得滚烫,但是这段“苦行”一旦过去,当你站在佛塔顶端,隔着云海看到远处的夕阳垂落,整个万塔之城笼罩在橘色的目光中时,你方会发现,蒲甘真正的美丽,就在这无尽的晚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