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与占卜
既不讲森林里的老巫婆,也不说街边算卦的。一起来了解前宗教时期的人类行为,人类认识自己与自然的过程。

巫术与占卜是早期人类认识世界与自我的一种方式,在当时的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早期精神文化的主要创作活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推进起到了极其关键的推进作用。

那么巫术与占卜活动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与原始时期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紧密关联的。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终日以生存为务的原始人类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这一方面导致他们对能给他们带来灾厄的自然力量产生了敬畏和恐惧,另一方面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变幻莫测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进而对这种自然力量产生一种特殊的希冀,希望可以利用这种力量,巫术与占卜也就应运而生了。

巫师祭祀

原始人类通过特定的方式,企图通过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某些事施加影响或者给予控制,以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例如祈雨、驱邪、治病等,这就是巫术。巫术通常由巫师承担,巫师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如祭祀、跳舞、念咒等,向神灵传达人类的愿望,同时向人类传达神灵的旨意,起到了沟通天地神灵的重要作用。巫师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担任重要的角色,随着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的转化,原本自愿为部落服务的巫师自觉演变成了职业神职人员。中国早期对于“巫”的文献记载有《庄子·天运》“巫咸招”,传说是舜的老师。除此之外《山海经》中载有“六巫”和“十巫”,“六巫”为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十巫”为巫即、巫咸、巫盼、巫姑、巫彭、巫真、巫礼、巫抵、巫罗、巫谢。前面说到,巫能够事鬼神、通天地,因此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原始宗教的巫术活动,巫师又增加了许多新本领,因为宗教是当时社会的唯一社会形态,巫师可以说是作为最早的知识分子,自然而然担负起当时社会的全部文化功能。巫咸便是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巫师,《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相。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一搂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太戊》,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颂扬了太戊帝的从谏修德。”

龟甲骨卜辞

说到巫术就不得不提到占卜,占卜同巫术一样起源于原始宗教,原始人类经常把自然或者生活领域中的某种奇特的现象当成吉凶的预兆,并通过此种预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占卜活动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已经出现但寓意不清的现象做出解释,如占星、占梦、占天气。在《尚书·说命》上便记载了这样一个商代的故事:高宗武丁梦见上天告诉他一个贤相即将被派来辅佐他,随后他便根据梦中出现的地点以及梦中贤相的相貌找到了傅说,最后傅说果然成为了一名名相。二是在进行重大活动或行动如祭祀、战争、建筑前对即将发生的情况进行占卜。占卜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有两种,一是把龟甲或兽骨钻孔然后用火烤,然后根据所呈的裂纹形状来推测吉凶,这种占卜方式又称为龟卜。二是用蓍草数目的变化的程序来得出卦象,由得出的卦象进一步推测吉凶,又称为卜蓍。除此之外还有瓦卜、风角、演禽等。占卜是一种十分神圣的形式,在殷商后期和周代,龟卜和筮卜,周人认为龟卜比筮卜灵验。《周礼·春官》中说:“凡是国家的大事,都必须先龟卜然后再筮卜。”到了唐代,在占卜的方法上发明了“以钱代蓍”法,改革了延续三千多年的“蓍草”起卦法。

蓍草

巫术与占卜起源于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进一步认知的结果,巫术和占卜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到现在仍然存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抓周这一习俗便是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一种占卜征兆的巫术,对于此类活动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与自我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