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
一座没有厕所的奢华宫殿,即便是太子也只能在壁炉里解决私人问题。德国皇帝在此登基,给法国带来无尽耻辱

“王权的象征,太阳的荣耀”,巴黎西郊15公里处的凡尔赛,因奢华壮丽的凡尔赛宫而举世闻名。16世纪初,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这里建立了一座简易的狩猎行宫,作为王室私人度假地。但他的儿子,后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看不上凡尔赛的简单朴素,决定把这里改造成当世最宏伟的宫殿。

1661年,路易十四聘请了3位设计师,动用3万名工匠和士兵,开始对凡尔赛宫的扩建。宫殿建筑在东西轴线上,呈南北对称之势,占地11公顷,包括700间房间,6300幅壁画,2100件雕塑,公园和森林则占到了800公顷,其中有200000棵树和每年新种植的210000株花,规模极其庞大。据说当1689年竣工时,执政的路易十五发现法国国库几乎被掏空了。

当然,能说出“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也不是非常在乎国库问题。凡尔赛宫自落成起,便是君主炫耀绝对王权最好的工具。王室贵族们都以能居住在凡尔赛宫,近身侍奉国王和王后为荣。而凡尔赛宫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夜夜笙歌,永远保持着令整个欧洲大陆艳羡的欢乐与奢华。直到1789年5月,路易十六迫于政治压力离开凡尔赛,回到了巴黎,这里才渐渐沉寂下来。

出人意料的是,凡尔赛宫最富丽堂皇的房间并不是国王的寝宫,而是镜厅。这个长达75米的大厅由578块当时欧洲所能烧制出来的最大的镜子拼成17面宽弧形镜墙,正对17面落地玻璃窗。白天,室外的阳光可以将花园的美景如实地投映到镜厅内,使人犹如在花丛中漫步,夜晚,水晶枝形吊灯渐次亮起,经镀金雕像的反射,整个大厅明亮璀璨。每当国王在此举行舞会,贵族们翩翩起舞,便可以看到无数个自己的影像跟着旋转,如入梦幻世界。

如果觉得眼花,可以抬头看看华丽的拱形彩绘天花板。上面绘制着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30幅场景。当然,免不了歌功颂德。但镜厅也不光因此而声名显著。对于法国人民来说,镜厅见证着他们近代百年历史。19世纪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国王便是站在镜厅内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而为了雪耻,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法国着意指定要在镜厅内签署《凡尔赛条约》。幸亏二战巴黎投降时德国没再要求在这里签条约,不然厅内保留的文件怕是会更多。

当然,二楼的国王寝宫也不能够忽略,当初设计师可花了不少心思布置这里。国王寝宫的装饰主题取材自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维纳斯和赫尔墨斯,据说路易十四就是在这些神的包围注视下咽气的。

如果你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绝代艳后》,就知道“王后的茅屋”绝对不可错过。王后茅屋建造于法国大革命爆发前3年,当时法国盛行卢梭的“返璞归真”思想,奢侈华丽已经不再时髦。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潮流领军者,自然当仁不让地抛弃了她所钟爱的夸张假发造型和缀满蕾丝缎带的大裙摆,并亲自上手设计了一座比现实农舍更家富有诗情画意的宫廷“茅屋”。

为追求质朴的田园风格,王后茅屋距离富丽堂皇的镜厅很远。在人工挖掘的湖边,矗立着一幢由木质走廊相连的两层小楼,周围还建有真正的风车和鸽棚,甚至西侧还有一户真正的农舍,颇有《红楼梦》中“稻香村”的意趣,是路易十六一家暂时摆脱宫廷繁文缛节的小憩之所。可惜后来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欧仁妮嫌弃这里太过简陋,又把路易十六时期的奢侈摆设拿出来狠狠装饰了一番,导致茅屋风格有些不伦不类。

从王后茅屋出来,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占地广阔的凡尔赛宫园林,号称世界宫廷园林之最。园林位于宫殿西侧,占地67万平方公里,呈几何图形状。在长达3千米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当时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们创作的400余座雕塑,花坛、凉亭、喷泉,甚至绿树夹道的小路都完全贴合主中轴线布置,处处彰显着人工雕琢的痕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路易十四对秩序规范追求的极致体现。

花园中有50余处喷泉水池,大部分都是依照神话传说设计的,有些还颇具神秘色彩。比如著名的拉多娜水池,就是在中央的环状阶梯上绕建许多兽嘴喷口,当水柱喷射而出时,便会形成极其壮观的场景。

拉多娜水池是设计者从神话《变形》中获得的灵感:拉多娜是太阳神阿波罗的母亲,受到众神之王朱庇特妻子的诅咒而流落到了池塘边,结果当地农民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死活不让拉多娜喝口水,结果全部被拉多娜诅咒,变成了青蛙。据说,对神不敬者,被水池中的水淋到就会变成野兽。

尤其拉多娜水池不远处,就是太阳神阿波罗水池。雕塑描绘的是阿波罗驾驶着太阳战车,从水中跃起的一瞬间的英姿,四周海妖吹起号角,宣告太阳神的降临。连在一起看,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太阳王不恭敬,对王权不畏惧的别有用心者,必然会受到拉多娜的诅咒和太阳神的审判。所以那个颇具恐吓性的传说,怎么看都像是路易十四散播出去的。

可惜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宫殿内很多家具摆设不翼而飞,建筑也遭到过不同程度损毁,承载着太阳王荣耀的凡尔赛宫终究成为了过去式。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