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图沙
古赫梯王朝的核心据点,以狮为城市守护兽的帝国首都,不止出土文字、历法,更有古埃及与古赫梯两国签订的和平条约

俗话说:“泥土埋没不了宝石的光彩。”

日本漫画《天是红河岸》以古代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古国赫梯帝国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平凡的日本少女与王子的奇迹冒险之旅,这部漫画勾起了人们对神秘的赫梯古国的好奇与向往。赫梯古国是公元前19世纪在小亚细亚地区形成的一个小国,后来逐渐以哈图沙为首都形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这就是赫梯帝国。赫梯帝国的兴盛过程中有过一次小插曲,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因为战乱的原因,哈图沙曾被烧毁,据说是被阿尼塔国王攻陷的,他立了一个碑文说:“我在夜晚用武力攻陷这座城市,在这里撒播了杂草的种子,我以后如果有任何国王想重建哈图沙,必将会被天神所击垮,”以此来炫耀他的武力与荣耀,他幻想着将他所征服的哈图沙变成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仅仅过了一代人的时间,赫梯人就重建了哈图沙,并且比之前的城市更加繁荣,召示着赫梯人的文明与辉煌,然而,在公元前1180年帝国灭亡之后,赫梯帝国就作为一个失落的文明长期地湮没在历史长河当中,长期不为人所知。直到19世纪时,人们在偶然间才发现了哈图沙这一被尘土隐匿的宝藏,这一宝藏一经发现,便在黄沙之下呈现出了耀眼的光芒。

哈图沙遗址分为两部分,北部低洼处是老城区,又叫下城,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为大神庙。南部高坡上的为新城区,又叫上城,新城的主要建筑是居民区、宫殿以及28座神庙。环绕哈图沙城的,是高大坚实的石墙,据说修建城墙的每一块石头都超过10吨,很难想象这样的工程是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古人之手,这样的浩瀚工程,也只有金字塔才能与之媲美。整个城墙至少修建有六座城门,其中狮子门(Lion Gate)是最为著名的城门,两头雄狮盘坐在高耸的石头上,注视着来往的人群,令人感受到哈图沙的威严与肃立。这也是迄今哈图沙保护的最好的遗址。

老城区的核心建筑是大神庙,整座庙宇用大石块砌筑而成,式样独特。神庙中心放着有一块一米见方的绿松石,样式精美,在阳光底下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辉,这块宝石据说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赠送的礼物,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当时哈图沙祭祀仪式的神物。神庙作为全城的文化中心,拥有成千上万块的楔形文字版,保存有大量地记载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和市民活动的内容,是城市内的图书馆。1906年,德意志帝国考古学会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楔形文字碑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公元前1283年赫梯王国和古埃及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签署的和平条约,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和平宣言”,对于研究当时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这里还出土了大量地泥版文书,目前大部分被存放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内。

新城区最重要的建筑是密密麻麻的居民区以及相应的生活设施建筑,另外还有28座神庙,因而新城区又被称为“神庙之城”。新城区的居民房屋是用当地的木料和土坯搭建的,赫梯人建房因地制宜,大量使用当地盛产的石料和木材,节省造房用的材料。并且用石块砌墙基,墙的上部用土坯,这样建造出来的房屋格外坚固,可以适应这里恶劣干燥的环境,抵御风沙的侵袭。遗憾的是,今天的城区只留下了零零散散的地基,原有的土坯和木质构件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踪迹。

哈图沙的狮子门位于整个城市的西南侧,狮子门的建筑是赫梯人自苏美尔人引进的新式样,最具特色,在城墙的下部雕了一对凸出墙面的石狮子,使古城愈发显得威严和庄重。面对这个精美的城门,我们很容易就很联想到当时赫梯城市的壮观。城墙下面还有一段长达70米的坑道,据推测此其作用是作为一个暗道,让士兵由此秘密出击,出其不意地打击来犯敌军,这种建筑类似我国古代城墙的藏兵洞。

今天的哈图沙,可能除了著名的狮子门,以及与埃及签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条约,就剩下了几缕黄沙,房屋基石和残存的罐子。但是,无论哈图沙遗址被风沙如何掩盖,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文明之作,这些残存的物件,依旧散发着宝石般的光芒,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它的名字刻在泥土里,它的光芒闪耀在阳光下!

阅读数 6.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