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丧偶公主的秘密花园,东亚建筑风格远播欧洲的明证,拥有一座仿造自南京报恩寺琉璃塔的宝塔
王子公主和美丽的花园,从来就不光存在童话故事中。两百多年前,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路易斯)不幸离世,他的王妃从此过上了终日侍弄花花草草的生活。有一天,她决定建造一座带有异域风情的植物园,这就是最初的邱园。邱园一开始,就拥有着公主般的气质:庄严的大道、珍稀的植物以及精致的建筑。

邱园,全名英国皇家植物园林(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始建于1759年。邱园与整个英国皇室息息相关。英王乔治二世一生中共有4子5女,其中两个儿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剩下的2子5女顺利长大成人。二子中,其中一位是将生命奉献给国家,戎马一生的坎伯兰公爵,他终身未娶;另一位则是英年早逝的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而邱园的女主人,就是中年丧偶的奥古斯塔(Augustene)公主。悲伤的她从此对生活失去希望,只得将日子寄托在花草树木之间。在1762年,奥古斯塔公主收到了一份来自钱伯斯爵士(威廉·钱伯斯)的礼物,它是一座来自远东中国的宝塔。这座宝塔高达50米,共有10层,是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复制品。整体灰墙红轩,为八角形砖塔。它位于园子的南角,是当时英国最高的建筑,打破了人们视觉中习惯的天际线。不论在邱园的任何地方,人们都可见其高耸的身影。当时的英国皇室,崇尚东方古老而又神秘的意味,而这座宝塔,便是此风气所留下的典型遗物。也因此,这座塔成为所谓西方园林吸取中国园林的典范,其形象被印制在无数的典籍中。据传在1784年,英国国王乔治四世欠下赌债,无奈之下,变卖了宝塔上八十只木雕金龙。不知奥古斯塔公主如果知情,会作何感想。如今,由于这座塔的高度和地理位置,人们可以在宝塔上鸟瞰整个邱园的景致。

虽然邱园中有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符号——塔,但它的整体设计,还是遵循着古希腊以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即几何化的平面构图。这种构图的模式,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蜿蜒婉转、浑然天成的旨趣不同,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人为的自然。园中植物的安排,大都按时兴的林奈植物学分类法进行分类种植。人为的几何,搭配上自然的科属,却并未营造出乏味枯燥的意境,因为繁茂的植物,模糊了那些生硬的棱角。邱园整体位于今伦敦三区的西南角,濒临泰晤士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其光照、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环境,既适合大型的乔木生长,也可以让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在这里肆意蔓延。


邱园的建造,正赶上英国在世界各地大殖民的时候,同时,也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候。去往不同国家的旅行者,都想把在异域他乡的所见所闻,带回故土。邱园中最为显眼的现代建筑,即两座大型玻璃温室——棕榈屋(Palm House)和温带植物室(Temperate House),最初便是用于安放旅行者的植物“战利品”的地方。玻璃温室由两位新锐的建筑师合作完成,其中的棕榈屋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锻造钢铁和玻璃作为主体材料的大型建筑,早于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世运会)的水晶宫。水晶宫已毁于1936年的火灾,邱园的这两座玻璃建筑,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仍然矗立在人们的视野中。


除玻璃温室外,建成于1853年的标本馆,更是储存旅行者“战利品”的宝库。这里收藏了700万份植物标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属,35万份是模式标本。建于1879年的真菌标本馆,收集了80万份真菌标本,其中,3.5万份是模式标本。
同时,邱园的也是世界上植物学书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内部馆藏图书、手稿和期刊等共有50多万册,涉及语种90多种。2000年时,还在邱园内建成的千年种子库(The Millennium Seed Bank)作为世界上最宏伟的植物保护项目,工程投资达8000万英镑。这里不仅储存英国本土的植物种子,还收集保存了全球24000份重要和濒危的种子。作为信息网络中心,这里已成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当然,邱园能有如今的规模,光有旅行者带回的“战利品”远远不够。园子的管理者,不光要坐山吃山,还要到世界各地去寻找新的植物。早在1772年,这些邱园的使者,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植物。除此之外,还要对带回的植物,展开在经济、科学和欣赏领域的研究。如此一来,植物园内种植着英国本土和从世界各地引进的植物4万余种,有些植物已在这里生长了上百年。园内的几十座设备考究的玻璃暖房,为那些热带、亚热带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棕榈馆内有一株1843年从智利移植来的蜜棕榈,高20多米,被视为世界上最高的暖房植物,虽然它在暖房里已生长了近160年,但依然汁甜如蜜。

公主的邱园( Kew Garden)其名,本如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一样,是风景园林,但近两百年来,不断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入住,在此落叶生根,使其又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园。园中不乏多种稀有植物,据说拥有世界八分之一的植物,其种类之富,堪称世界之最。也因此,园子的面积,由最开始的3.6公顷,扩建为现在的120公顷左右,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如今,已然是英国的皇家植物园。这里除了展现园林设计,培育世界各地的植物,更是邱园新的使命。每年,英国的园林协会,都会在这里举办相关的园艺活动,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艺术家Wolfgang Buttress就在园子中创作了一件名为蜂巢(The Hive)的作品,为了帮助游客理解、感受蜜蜂的行为。学术交流、艺术创作、休闲旅游让这座古老的花园,看起来仍然是生机盎然。每当相爱的人们,再次漫步在园中,有关王子公主的故事,如今仍然在这里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