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卫城,没人不会想起雅典。古希腊艺术的巅峰,多立克式柱的经典建筑,都在这座名为西哥罗佩的要塞城市中
“大地将帕特农神庙骄傲地佩戴在身上,视其为她最美的珠宝。”——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当我们开始学习世界史时,第一个会学习的内容,就是雅典;而当我们走上雅典时,第一个会来到的地方,就是卫城。雅典卫城,这座始建于公元前580年,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的城市,尽管如今已经残破不堪,断壁残垣,但当我们走进他时,抚摸他时,一定依旧会情不自禁地为他惊人的美丽而赞叹,因为那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奇,是和平与民主的不朽赞歌。

今日雅典卫城
雅典的名字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畔建立了一座新城,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惊艳于这座城市的美丽,并为成为它的守护神而争夺不休。因此神王宙斯裁定,谁能给这座城市一件最珍贵的东西,谁就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护神。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岩石,岩石里面便立即跑出了一匹战马;雅典娜则用长矛一击石块,石头上立刻间便成长出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战马象征着战争,而橄榄树却象征着和平,于是人们高呼雅典娜的名字,让她成为这座新城的守护神,用她的名字命名了雅典,并把橄榄树栽种到雅典各处。
雅典卫城就坐落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之上,被称为“阿克罗波利斯”,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易守难攻的位置和山脚下流淌的水源,使其最初作为一座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而修建。雅典卫城的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迈锡尼时代。在那时,雅典已经是阿提卡半岛上重要的城邦,雅典的先民们出于防卫和祭祀的需要,在卫城中修建了大量规模宏大的建筑,尽管其中大量的建筑都已随迈锡尼文明一起消失不见,但仍有部分建筑透过了历史的烟尘到达了之后的雅典时代。例如今日雅典卫城中著名的建筑的厄瑞克忒翁神庙,就是在当年的迈锡尼宫殿的遗址上建设而来。在早期的卫城中,城内是雅典娜的神庙和其他一些宗教建筑,城外则是由石块组成的高大的围墙。随着时间的流淌,雅典卫城日益成为雅典人民宗教、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成为了雅典城邦的象征。

遭到波斯军队围攻的卫城
卫城的第一次浩劫应该追溯到公元前480年的第二次希波战争。当时的波斯帝国正处于鼎盛期,为了扩大帝国的疆土,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波斯帝国选择出兵希腊,企图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在第一次入侵失败后,不甘心的波斯人在经历十年修整后选择了再次入侵希腊。在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人在人数远少于波斯军队人数的情况下奋勇抵抗,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其为后方的人民争取了大量的转移时间,使得希腊方面可以将人员、货物和资金完整地从雅典撤出,只留下了一座空空的城池。波斯军队在占领雅典城后,为了发泄得到空城的愤恨,选择将雅典城焚烧殆尽。卫城也因此经历了第一次浩劫,成为了一片废墟。
后来,由于希腊各城邦同仇敌忾,加上波斯军队远征而来缺乏补给,希波战争最终以希腊的大获全胜告终。作为希腊方面领袖的雅典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财富,成为了提洛同盟的首脑,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期。在雄厚的国力和充足的资金的支持下,著名雕塑家、建筑师,伯利克里的好朋友菲狄亚斯主导了雅典卫城的重建工程。在新的雅典卫城中,旧的雅典娜神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雅典娜神像,旧有的圣所已经沦为废墟,却被投票保留,以作为对波斯暴行的纪念碑。城门被因地制宜地设置为非对称式,山门的左侧是画廊,山门的右侧则为大名鼎鼎的胜利女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卫城中唯一的围廊式庙宇,是多立克风格建筑的集大成之作,外观气魄宏伟,内部空阔旷达,使得爱默生被其折服,为之痴迷。

卫城的黄金时代
此后的百余年间,卫城与其所承载的民主制度一起,在古典时代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一起成为了希腊文化的象征。在这座崭新而又古老的城池中,政治家在街头慷慨激昂地演说着他的政治主张,剧作家在剧院里上演一幕幕或悲或喜的话剧,哲学家在学院里讲述着世界运行的道理,普通民众也可以在国家大事上发挥作用,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
可是,正如没有永恒的王朝一样,也没有永恒不变的建筑。随着雅典国力的衰老,频繁的战争消耗与数次外族的洗劫,使得卫城逐渐丧失了其在古典时代的荣光,帕特农神庙和其他古希腊神殿也先后变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堂,在时间的洗礼之下变得斑驳不堪,缓缓地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残存的立柱与散落的石块
今日的卫城游人如织,人潮涌动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最辉煌的年代。人们来到这里,总是喜欢抬头看看帕特农神庙那高耸的屋檐,总是喜欢蹲下摸摸山野间散乱的石块。这是伯利克里为之奋斗的地方,是苏格拉底为之思考的地方,是索福克勒斯为之演出的地方。山丘之上,清风穿过残存的立柱往往会发出淡淡的声响,也许这就是雅典逝去的荣光,是和平与民主的不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