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洋葱头教堂的代表作,外表配色最为艳丽的东正教建筑。不容许再出现同样伟大教堂的皇帝,下令刺瞎了所有工匠的双眼
法国旅行家马奎斯是这样描述圣瓦西里大教堂的:“从远处望见它,令人着迷。错落有致,像座塔,像束花。乍一看,像筐烂水果,装着菠萝、甜瓜、哈密瓜;仔细看,又像一个多宝盒,装饰着各色水晶,一颗颗璀璨耀眼的迎着太阳,像金色的鱼鳞,像斑斓的蟒蛇皮……”
圣瓦西里·布拉仁大教堂号称世界十大最美教堂之一,教堂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红场南端,紧邻克里姆林宫,遥望斯巴斯卡亚塔,由一座中央主塔和八座围塔组成,其任何一面都是正面,西方教堂的平面大多是纵长横短的十字,而作为东正教教堂,它的平面是呈正“十”字形的,这与它的正八边形结构相吻合,也显示出它与西方教会教堂的差异。不仅如此,“洋葱头”也是俄罗斯教堂较为鲜明的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教堂。

莫斯科红场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教堂带有独特的“洋葱头”呢?
一方面是受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十世纪,拜占庭影响北扩,基辅罗斯将其风格传入东欧,俄罗斯教堂建筑从拜占庭建筑中掌握了圆顶技术,并加入了俄罗斯民族的独有特点,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洋葱头”;另一方面“洋葱头”象征一支支燃烧着的蜡烛,信徒们的祈愿伴随着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上升到天庭,传达给天神。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绝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色彩。教堂本应该是端庄肃穆的,但圣瓦西里大教堂外部却色彩艳丽,给人欢乐与喜庆的感受。这是因为该教堂是为了纪念喀山战争胜利而建造的。1547-1552年,伊凡四世消灭了喀山汗国,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象征着俄罗斯摆脱蒙古的控制,完成统一大业,继而走向强大,莫斯科成为俄国宗教和政治的中心。
1553年,伊凡四世下令建造圣瓦西里大教堂。最初教堂由7个木制小教堂组成,于1555-1561年奉命改建为9个石制教堂,主台柱高57米,是当时莫斯科最高的建筑。有一位名叫瓦西里·布拉仁的修士曾在此苦修,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圣愚,据传瓦西里具有未卜先知的的能力,因此伊凡四世十分信任此人,不仅能虚心听取他的意见,而且还有些怕他,最终该修士死于教堂之中,于是伊凡四世将教堂命名为圣瓦西里·布拉仁大教堂。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受到了八位仙人的帮助,才得以顺利战胜敌方,因此建造了八座围塔,中间最高的主塔冠顶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伊凡四世三岁继位,由于当时各党派争权对其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幼便冷酷、无情、杀人如麻,也被称为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教堂建完后,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壮丽辉煌的奇观,伊凡四世下令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眼睛,令他们无法继续创作。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汗国
圣瓦西里大教堂见证了俄罗斯的历史。1737年,一场大火几乎将教堂全部烧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拨款一万卢布重修教堂。传说中,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法国人占领了莫斯科,拿破仑十分喜爱这座教堂,曾有意把它搬到巴黎,但由于技术受限,未能如愿,于是在撤退前下令将其炸毁,谁想到在引爆前,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教堂才得以保留。1912年,俄罗斯文物保护协会将其视为危旧房。十月革命后,政府开始修复工作。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教堂于1947年9月7日,在庆祝莫斯科800周年之际重新开放。1967-2012年,政府出资将教堂圆顶表面的铁板改为铜板,对顶部十字架和镂花檐板重新进行了镀金。历史上,瓦西里升天教堂仅有一小部分时间被利用过,现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参观。

拿破仑烧毁莫斯科
虽然教堂外部华丽多彩,但内部却简朴肃穆。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走廊和楼梯环绕教堂四周,大教堂内的每一座礼拜堂,均保留了16至20世纪的历史原貌,几乎在所有过道和各小教堂门窗边的空墙上都绘有中世纪的壁画,内容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仿若回到了那神奇多彩的古代世界,教堂内藏有古代俄罗斯圣像艺术精品以及众多稀见珍宝,部分来自沙皇的宫廷,部分来自民间。教堂的墙壁是由红砖白石层层堆砌而成的,色彩分明,红色代表奔放热情,白色象征庄严圣洁,两种寓意截然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没有感觉到丝毫的突兀,反而觉得对比感强烈,华丽中显示着朴素,张扬中充斥着低调。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无不因它的壮丽辉煌而感到震撼。

教堂内部

教堂壁画
现在,战争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当年教堂歌颂功德的功能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教堂高超建筑技艺的欣赏和研究。圣瓦西里大教堂仿佛成为战争的缩影,它在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勿忘战争,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