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羯罗将梵分为上梵与下梵两个部分,而佛法只是属于下梵的那一部分而已。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感慨众生皆苦,却迟迟寻求不到解脱之道。于是,他29岁那年摒弃一切世俗身份,入林苦修。终于,悉达多在苦修6年后悟道成佛,称为“释迦摩尼”。成佛后的释迦摩尼开始四处布道,以轮回、开悟、涅槃等为主要思想。在因缘际会下,佛教开始向外传播,遍及东亚、南亚、南洋群岛等地,逐渐成为现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不过,如今的佛教在其发源地却没有蓬勃发展。尽管印度曾经有阿育王等君王大力推行佛法,佛教在古印度曾一度发展出了璀璨的光芒,不止是宗教、就连农学、艺术、科技等各种学科都相当兴旺。但是古印度的佛教有一个致命性的缺点,那就是它太过重视教育、文化水平。在当时的印度,只有上层贵族才能理解佛法并接受感召。更何况,崇尚高深学术思辨的佛法,根本不可能被下层阶级所接受。
佛教在笈多王朝时期就已露颓势,而到了公元9世纪左右,一位游历过印度大江南北的哲学家阿迪·商羯罗(Adi Shankaracharya)给了在印度苟延残喘的佛教最后一击,从此印度本土的佛教信仰一蹶不振。

公元788年,商羯罗生于一个婆罗门家庭。婆罗门在印度种姓制度中是最高等级,教师、祭司、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都产自这个种姓。商羯罗之所以可以斗倒佛法,是因为佛教本身就一直存在彼此辩证与思考的过程。其实所谓“悟道”是相当玄妙的,佛法辨证等哲学思想,就像中国宋代理学的格物致知一般。正是因为这种行之有年的思辨,才使得佛法可能一夕之间被他家之言瞬间攻破。

他认为的法采用了一种更广大的世界观来将佛法包容其中。商羯罗认为这个大千世界,实际上是梵借由“摩耶”创造的。梵是一切宇宙的终极存在,它超越了现世中的任何事物。而摩耶则是凡人一切虚幻的妄想,是梵用魔力创生出来的虚构存在。商羯罗在这个基础上,将梵分为上梵与下梵两个部分,而佛法只是属于下梵的那一部分而已。佛法经常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为现世存在的一切都是虚幻不真实的,是“空”的存在。但什么才是真实呢?佛法并没有特别对此提出回答。商羯罗正是在这一个关键点上击破了佛法,并将上梵视为一切真实不虚的存在。如此一来,不但自己的说法比佛法更加高等,还完美的将佛法包容与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
商羯罗在这个基础上,又再提高了梵的层次。他认为梵就是永恒的存在,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甚至也超脱轮回与因果。而真正的解脱,就是“梵我合一”。所谓的解脱,不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那种至善至和的美妙幻境之中,而是除去了一切遮蔽智慧的障壁。
就这样,佛法在印度本土彻底崩盘,商羯罗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也许是天妒英才,商羯罗才活了短短32年便与世长辞。商羯罗死后,被世人认为是湿婆神的化身,他的使命就是要让《吠陀经》被印度人民所接受。《吠陀经》也被称为《天启经》,传统印度教认为《吠陀经》是来自至尊的,它是永恒的存在。至尊先是将吠陀的知识传授给负责创造宇宙的梵天神,然后通过古代的先知毗湿奴将永恒的真理传递给世人。所以它是一种人类直接听闻上天启示的经验,而不是由任何凡人的思想所完成。与《吠陀经》相反,佛法却讲求开悟成道,注重思想,并且释迦摩尼最初宣扬佛法是主张不立文字的。在完成了宣扬《吠陀经》的使命之后,商羯罗就离开了人世。

也许说商羯罗短短30年的一生就瓦解了印度佛教太过夸张,但他对印度宗教留下巨大影响是不可抹灭的事实。在短短32年的生命中就将佛教的理论创造性地包容在印度教之中,给了印度佛教致命的一击。因此,他也被称为“灭佛者商羯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