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唐代、元代和明代,基督教的不同派别就先后传入中国。
很多人都看过了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了找到右刹,跑到了长安城的景寺寻找,这时我们发现,景寺里的信徒用的都是基督教的十字架,还把张小敬囚禁到了基督教常用的告解室中。此时我们会想,那么这个景教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呢?基督教在唐朝就已经传入中国了吗?让我们带着疑问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据考证我们可知,在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景教的创始人是聂斯脱里(公元380-451年),当聂派传入中国之时,大秦国大德阿罗本带着经书来到了中国,当朝宰相房玄龄亲自迎接,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接见。唐朝学者们为其取名“景教”,“景”者,日光也,光明之谓。教士从此称为景僧,《圣经》被称为《景经》。唐初由于统治者对外族采取宽大柔怀的政策,以及兼容并蓄的态度,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允许教徒在长安城兴建寺庙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来称为“罗马寺”“大秦寺”。景教在唐朝初期极为受到皇帝的欢迎,在贵族之间发展极快,唐高宗时期,赐号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并命人在各州建设景寺,景教一度出现了极其繁荣兴盛的场面。流传着“寺满百城”、“法流十道”的说法。

明末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功德碑》,记载了唐初景教的发展。历史学家陈垣曾说过,要讲基督教入华史,还要从唐代的《大秦景教功德碑》说起。关于这块石碑也有一个小故事,自从这块石碑出土后,西方人曾多次想将它运至欧洲,但都没有成功。20世纪初,丹麦人何尔谟曾出资3000两白银想将它带出中国,最终被陕西巡抚所制止。
后来灭佛,殃及池鱼,景教也随之衰微,在宋代已经衰落了。此后在元朝传到北方,在游牧民族中获得了发展。元代的基督徒也称“也里可温”。“也里可温”有人说是希伯来文“上帝”的转音,也有人说是蒙古语Arkaun的音译,意为“有福缘的人”。忽必烈所委派的镇江府路总管府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有志于推广教法”,在其管辖地大力推广景教,且“休官务建寺”,修筑了江南地区著名的“景教七寺”。宗赐予也里可温教徒不服兵役、不纳税负的特权。元朝景教也十分兴盛。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写,由喀什以东至北京,沿途各处都有景教信徒。可见元朝景教的盛况。1368年,随着元代的消亡,“也里可温”所涵盖的景教也随之覆灭。

直到16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来我国传教。1583年,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我国,传播教义,甚至吸引了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入教。清初,皇帝重用传教士,推动了天主教的发展。
近代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中国人的自我审视有巨大的反省意义、促进了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创造价值的意义,人们思考着如何实现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重建问题,基督教的拯救观以其深沉和悲壮给予了人们感染和鼓励,为中国人民重新创造价值提供了自信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基督教的传入在中国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建立了很多大学,民国时期的“办学狂人”马相伯与天主教神甫先后参与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等,促进了我国教育业发展。设立了医院,我们所看到的医院的红十字就是当年外国基督教徒设立的标志,《圣经》还参与了白话文运动,对文学改良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思想源头作用。同时还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法律法规等,对我国法学和政治学有长足贡献。伽利略、哥白尼、牛顿、开普勒等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基督教徒,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军事思想传入了中国。
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与整个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