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与胡斯战争
胡斯之死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反抗罗马教皇和帝国皇帝的斗争更趋激烈,进而发生“抛窗事件”,引发“胡斯战争”。

布拉格抛窗事件”是怎么回事儿?话说,捷克原本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的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却进行着新教徒的聚集示威,要求释放被逮捕的新教徒,示威群众越发高涨的情绪,更是激起了天主教徒的不满,突然有人在市政大厅的窗口向新教徒丢掷石块,引爆一触即发的局面。被激怒的新教徒冲进新市政厅,将市长及市议员共7人从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向楼下,这就是“布拉格抛窗事件”。“抛窗事件”之后,暴动更加激烈,新教徒全面叛乱,引发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小板凳已安排,坐等围听。这其中,有两点需要非常清楚:其一是时代发展背景;其二是关键人物“扬·胡斯”。

胡斯

约9世纪末,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较晚,但凭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以及工业的迅速发展,11-12世纪,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兴起,布拉格逐渐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盛起,到13世纪,捷克国王被列为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候之一。

捷克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德国封建主的眼红,想要占有捷克的土地资源与矿藏。12-13世纪,德国向捷克大规模地移民,在其国内形成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与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

教会是当时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通过教会对人民大肆收刮,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在的民族和阶级双重压迫下,农民与城市平民,“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14世纪后期,由传教士扬·胡斯领导捷克人民的反教会斗争运动兴起,出现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胡斯创造了新的正字法(捷克语书面化的基础),还揭露城市贵族的罪恶,公开抨击教会在捷克兜售“赎罪券”,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的最高权威。

胡斯的言行,引发了罗马教廷的敌视,将其视为异教徒。1414年,教会判罚胡斯有罪,于次年将其处以火刑,胡斯以献身教会改革和捷克民族主义的大义而殉道((扬·胡斯殉道)。胡斯之死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反抗罗马教皇和帝国皇帝的斗争更趋激烈,进而发生“抛窗事件”,引发“胡斯战争”。作为宗教改革的先驱,胡斯的言论为后来的新教所接受。他对整个欧洲各国和马丁·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斯战争纪念邮票

接着咱们来一张表格来总结并快速了解“胡斯战争”。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