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取代儒略历
为了消除多出的10天,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

你知道历史上曾消失了10天吗?而今天,每一天的日期皆可追溯,从不遗漏,那消失的10天是如何造成的呢?那是因为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公历历法,儒略历是公历的前身,1582年,由于公历取代了儒略历,便意外地令10天从历史上消失了。那儒略历究竟是如何让10天从历史上消失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儒略历这个词语,对读历史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便是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实际上这次战争爆发于公历11月7日,但却因为俄国使用的是儒略历,儒略历那时尚在10月,因而此次战争才会得名“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儒略历是现代公历出现前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历法,那么它到底与公历有何区别呢?儒略历是太阳历的一种,是罗马终身执政官尤利乌斯·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在儒略历中,正常一年有365天,分为12个月,每4年会有一闰年,便在二月最后补上一天,三月(March)是为了纪念罗马战神玛尔斯(Mars)的月份,因此在古罗马,“三月”才是正月,而最后一个月“二月”(February)则是日子最少的月份,看起来相当合理。且《儒略历》中的每个月都有其独特的名称,这些名称与现代英语有颇多共同之处,每一个月份都有相应的历史来源。

战神玛尔斯

  • 一月January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则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 三月Martius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Aprilis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将要开始的春天。
  • 五月Maius来源于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 六月Junius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的原名是Sextilis,在后来改Augustus。
  • 九月September在拉丁语里是“第七”的意思。
  • 十月October在拉丁语里是“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ris在拉丁语是“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在拉丁语中则是“第十”的意思。

格里高利十三世

儒略历看起来跟我们日常所用的公历差不多,那到底它有何神秘之处,竟会产生了像“十月革命”一样的误差呢?其实他的奥妙之处就在于“闰年”的次数。我们今天都知道地球的公转周期约365.25天,故此每4年便会多出一天,就必须以闰年的方式解决,古人也很早发现了闰年的规律,所以公元前713年古罗马的历法已是365.25天,但问题是,地球实际的公转周期并非确切就是365.25天,而是约365.2422天,两者相差好像非常少,但每128年便会多出一天。使用千余年后,欧洲人发现春分点与复活节计算上与实际的天体周期已出现很大差异,儒略历历法有错误! 但由于当时计算能力有限,小小的误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间越长,累积的误差也越大,儒略历使用到1582年时,日子已比实际日子多出了10天,为了消除多出的10天,于是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规定公元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便是10月15日,所以在部分西方地区(只限于那些在1582年已采用新历的国家),并不存在1582年10月5至10月14日这10天这便是为什么历史上会消失10太的原因。这套历法便是一直沿用至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又以教宗的宗号命名为“格里高列历”。

西方古代格里高列历日晷仪

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地区在使用儒略历。东正教在计算宗教日子时,乃坚持会用改革后的儒略历,而有一些地区,像英国(苏格兰)的昔德兰群岛、北非柏柏人所用的传统历法、以及希腊内一个东正教神权自治体“阿索斯山”,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儒略历。但公历已成为世界通用,在世界各地公历早已取代儒略历成为更精确更普及的存在。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