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过了印度的祭祀,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神道教的祭祀,了解当今日本贺茂祭、祇园祭等的源头,认识神社
日本传统民族信仰的宗教为神道教,简称神道,发源于洪荒时代,公元三世纪左右。据说最初是日本女王统治了日本一些零散的部落,想通过祭祀太阳等宗教活动,以此祈祷国家长治久安、风调雨顺。
后来到了6世纪,日本人为了区分这种本土宗教和外来佛教,故发明了“神道”一词。
神道教不以是非观念来解释世界,认为万物皆有灵,以崇尚自然为主。
神道教从起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日本构建社会文化的基础、连结民族的纽带,成了日本国民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与其他的宗教派别一样,神道教也有供奉自己神灵的庙宇,叫做神社,在特定的节日里举行祭祀活动以示庆祝,表达自己的虔诚之意。

在日本,不仅有神社,也有寺庙,那么人们如何来区分神社和寺庙的区别呢,如果看过日剧和日漫,就会发现,一般神社的门口有个非常特别的标志,那就是类似于“开”字的木架子,叫做鸟居,进入了鸟居,就相当于进入了神明的领域了。
据《古事记》神话记载,一次天照大神因为讨厌他的兄弟须佐之男,找了一个山洞躲起来,用石头将洞口堵上,人间因此没有了太阳。八百万神想了一个办法,建立了一个高高的支架,将所有的公鸡放到上面,让所有的公鸡一起啼叫,天照大神感到奇怪,推开石头看看,那些躲在一旁的相扑力士们立刻抓住机会合力将石头推开,这个世界就重新大放光明了,这个支架就是第一个鸟居。

在日本众多的神社中,供奉天照大御神的伊势神宫的地位最为崇高,因为在神道教的文化体系中,日本的历代天皇都被认为是天照大御神的直系子孙,你会看到只有一些供奉了历代天皇的的神社才被称为神宫,比如东京的“五社之一“的明社神宫,里面供奉的是明治天皇,奈良的“橿原神宫”供奉的是神武天皇。
除此之外,日本的神社大概分为两类,氏神神社和崇敬神社。
氏神神社是指祭祀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神明的神社,居住在此区域内的人们被称作氏子,人们祈求神明能保自己福泽安康。而崇敬神社则是除了地域关系以外,以个人的特殊信仰为由的神社,不同的神社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的神社可能没有氏子,但是为了维持神社的地位和教化活动,就会设置崇敬会等组织。

日本是一个喜欢“祭”的国家,对日本民众来说,祭祀是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是人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抗争中得到胜利的节日,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中,以祗园祭、山王祭、天神祭最为出名。
祗园祭起源于公元869年,每年的7月在日本举行,发展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鬼神在日本民众心中是真实存在的。后来京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人们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平息恶灵、击退恶疾,把神社内的神像搬出来,在东京的街道上游行,后来这种消灾祈福的祭礼就被流传了下来。
祗园祭的仪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在神社里举行的具有浓重神道教色彩的祭祀活动,不对市民和游客开放,一种是在各个町以花车巡游为高潮的娱乐性活动,这些活动,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参与。

山王祭是日枝神社最著名的祭祀活动,在日本东京,供奉“大山咋神”的日枝神社历史悠久,它是江户时代的第一大神社,供奉的是大山咋神,据《古事记》记载,大山咋神又被称作山末大主神,是一位守护大神,德川家康奉其为守府神,以保卫他在江户的家产。
山王祭起源江户时代,在阳历偶数年的6月15日进行“神幸祭”的游行,高雅格调的御列是山王祭最盛大的仪式,很受大家的欢迎。
天神祭是以天满宫为起点展开的盛大祭典,在每年的7月24日与25日举行,天满宫建于平安时代的949年,因当时经常受到天灾人祸的侵扰,日本民众认为这是流放到九州含冤而死的菅原道真的怨念所致,所以建了天满宫,以求能避除灾事。

天神祭最高潮的部分是宵宫祭和本宫祭,会举办非常多的活动,比如游船、烟火,热闹非凡。各种祭祀活动中蕴含的宗教内涵与传统的文化体现了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就像端午、春节之于我们的意义,已经成了日本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