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权与王权之争
随着封建化进程和教会势力的空前发展,教会与世俗国家的关系,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的下降则代表了另一端的上升。

公元8世纪741年,矮子丕平继承了父位,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掌握了实权。但是他并不满足,还想获得王国最高荣誉,篡夺王位。751年,丕平在苏瓦松举行王国大会,教会为其涂抹圣油,赐予王权,丕平开创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即位后,为了感谢教会相助,丕平率领法兰克军队先后两次出兵亚平宁半岛,在754、756年两次征服大片领土,并将意大利中部,罗马城周围的大片土地赠与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件事引起了东罗马帝国的抗议,因为丕平理应将意大利中部领土归还拜占庭。丕平称他的献土是为了圣彼得,为了教皇替他的加洛林王朝祈祷同,而教皇为了名正言顺的得到领土,更是编造了“君士坦丁的赠礼”的谎言,谎称君士坦丁大帝早已把罗马城赠送给教皇,丕平只是把属于教皇的领土还给教皇而已。

丕平献土

丕平死后国家一分为二,由查理曼和卡洛曼两人继承,后来卡洛曼猝死,他的领地全都归了哥哥查理曼,在他统治时期,法兰克的实力达到了最巅峰。795年,查理曼支持利奥三世当选为新的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唱赞歌却引起了罗马贵族的不满,之后,利奥三世被逮捕入狱,查理曼用武力平息了这场纠纷。帮助利奥三世复位,并对反对利奥三世的人处以重刑。在查理曼的支持下,利奥三世当选为新的教皇。利奥三世对查理曼感激涕零。为答谢查理曼的支持,决定以特有的方式报答他。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天主教世界发生了一件荒唐又合理的大事,教皇利奥三世亲自为查理曼加冕为帝,他为查理大帝带上了一顶金皇冠,并封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此之后,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

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

到了9世纪末查理大帝死后,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地区各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横行,人们充满了厌世思想,修道院开始日渐兴起,但是随着修道院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其原本的制度显得焕然松弛,修士也开始堕落。公元910年,威廉公爵在法国东部勃艮第索恩-卢瓦尔省克吕尼建造了一座修道院,它规定只允许受教皇保护,不接受其他主教和封建世俗化的管理。所拥有的土地实行私有化,不允许其他人干涉,实行最严格的禁欲主义。之后掀起的克吕尼运动使教皇的权力不断上升,凌驾西欧各君主之上,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西欧中世纪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克吕尼运动自克吕尼修道院建立开始到11世纪下半叶,它对基督教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10至12世纪里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吕尼修道院

1076年末,时年26岁的亨利四世获悉教皇应德意志反对派诸侯的邀请,离开罗马北上准备前往德国。教皇名为调停,实际上却旨在进一步挑起皇帝与反对派诸侯的矛百盾,还准备另选他人来代替他的位置。于是,皇帝立即决定,带着他的妻子贝尔塔和两岁的儿子康拉德离开施派尔,度前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期望在途中与教皇相遇。希望阻止上述双方之间的会面外,最大的愿望是期盼问教皇收回开除他教籍的敕令。在姗姗来迟的接见中,皇帝向教皇“忏悔”,而教皇给了皇帝一个宽恕的吻,恢复了皇帝的基督教信仰。据说,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张开双臂,让整个使全身呈十字架,接受了教皇的宽恕。

亨利四世在城堡门前祈求

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干预下,法国尔多大主教贝波尔脱朗·特·戈被选为教皇。1308年,腓力四世将教廷由梵蒂冈迁往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农,使教皇完全控制在国王的手中。1309年3月9日,教皇克莱门五世从罗马来到法国阿维农。这看似一次短暂的访问,实际上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强制将教廷从意大利迁到法国。从此,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人质近70年,史称 “阿维农之囚”。直到1378年,教皇格利哥里十一世才趁法国忙于百年战争之机将教廷迁回罗马。

美男子腓力四世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34年在英国通过的有关皇室至尊的立法,该法案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与英国国教之最高领导人,该法案的成立,象征与罗马天主教会正式分离,标志着英国宗教的改革与政治的独立。

亨利八世

随着封建化进程和教会势力的空前发展,教会与世俗国家的关系,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的下降则代表了另一端的上升。虽然其中关系复杂,但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教会和政权合作,教权依附并支持世俗政权政教关系比较和谐。中期王权与教权既斗争又妥协,但斗争是常态。直到后期教权服从于王权。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