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番薯的引进:中国人饮食结构由此改变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入,使中国人口增长突破了瓶颈。

农业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支柱,一直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作物的生产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很多学者认为,在明清之际,正是中国人口大迁移时期,而当时来自美洲大陆的玉米、番薯及马铃薯等作物的传入,是促成中国人口过亿,社会经济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原因。

那么玉米、番薯等作物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说起玉米、番薯及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还要从地理大发现说起。在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美洲的粮食作物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先说玉米。玉米原名叫做玉蜀黍,有明确文献记载,玉米是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传入中国的,传入之初各地的名字不统一,一般被叫六谷,即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但很多学者认为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认为是葡萄牙人传到中国的。

中国传统的五谷

《明史》中,有正德十三年(1518年)佛郎机“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的记载,而佛郎机就是当时明朝人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统称。

最开始玉米的名称叫“御麦”,因为是进贡给皇上吃的。而在葡萄牙语中,玉米的发音和麦子接近,所以很多人认为玉米就是那个时候葡萄牙人传入的。但不管怎样,玉米传入中国之初,种植的地区只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因为在中国的东南地区,稻米仍然是主要农作物,所以并不重视玉米的种植。

但到明末时期,玉米的种植就已经扩散到了河北、山东、广东、福建、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到了清朝初年,东北地区和四川也出现了玉米种植的记载。

玉米种植的传播推广极其迅速,不光在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在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就出现了两次玉米,第三十一回的“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和第三十五回的“玉米面鹅油蒸饼”。这两样点心都是西门庆家宴席所用,丫鬟偷偷拿出来给奶妈吃,可见那时候玉米还是平时不太吃得到的点心。根据统计,到清朝中期,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当时耕地总面积的6%。

成熟的玉米

玉米种植的大面积传播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生长迅速,特别高产。玉米本来是美洲墨西哥干旱地区的生长作物,当时的产量大约是一粒种子可收获70-80粒,结果没想到,玉米传入中国后,产量急剧增加,当时有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的记载,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玉米作为一种生长迅速、产量高的农作物迅速传播开来,推动了当时中国人口的急剧增加。

第二,更适合北方地区种植。中国的北方由于气候偏冷,不仅不适宜南方的农作物生长,而且粮食产量也有限,一直以来都以高粱和粟作为主要农作物。而玉米传入后,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气候转暖,另一方面玉米相比于其他农作物,更加适宜北方地区的气候,所以玉米很快便超过了高粱和粟,成为了第一粮食作物。

再说番薯。番薯又叫甘薯,在万历八年(1580年)传到了中国。据记载,当时在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番薯因来自域外,福建当地人都称为“番薯”。

番薯传入中国后,迅速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玉米一样产量高。据《甘薯录》记载,番薯的产量“亩可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此外,它耐旱、耐雨,无论是贫瘠的山地,还是新开垦的农地,番薯都可以稳产,而且虫害少,食用方法又多种多样,“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所以很快在中国大面积传播。

成熟的番薯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当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在山东,番薯的种植更加迅速,形成了“红薯半年粮”的局面。在嘉庆五年(1800年)前后,无论东南还是北方,番薯都成了穷人的主食。

除了玉米和番薯外,还有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这些原产自美洲的粮食作物,在十六七世纪传入后,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十八世纪后,开始大面积种植,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此前的中国,南方的主要粮食是稻米,而北方主要是麦子和粟。虽然对于人们来说,食用新的粮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原产农作物如稻米、粟及小麦的产量已出现严重的不足,而社会人口又在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切合时宜地传入中国,不仅促使中国人口增长突破瓶颈,而且推动了中国当时的农业开发和人口迁移。

纵观玉米和番薯在中国的传播途径,玉米的传播是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再到北方地区。番薯的传播是从东南地区,到江浙地区,再到华北地区。

这两条传播途径,正是当时中国的移民路径。用元朝人王桢的话说,这是一个“田尽而地,地尽而山”的农业开发过程。通过了这个过程,玉米、番薯成为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

和玉米、番薯一同传入的作物马铃薯

由此看来,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的传入和推广,不仅推动了中国16-19世纪四百年的移民潮和农业开发,更决定了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在玉米、番薯等美洲农作物大规模挺进山区的作用下,中国开始了自宋代引入占城稻以后的第二次农业革命,对此,历史学家葛剑雄评价说:“甘薯、玉米、花生、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种等都曾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而使人口有了新的增加”,学者姜涛也指出:“粮食作物品种的不断改良,尤其是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无疑也是中国人口在明清两代得以大增长的重要条件”。而且,玉米、番薯等成为中国人主要粮食作物后,使中国人的饮食乃至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一直影响至今。

阅读数 7.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