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的始祖
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无视自己身上的缺点。

“这是因为你们孤陋寡闻,庸庸碌碌,也没读过《伊索寓言》”。这是阿里斯托芬喜剧《鸟》中的一句台词,主人公以“没读过《伊索寓言》”来讽刺别人的无知和愚蠢,可见《伊索寓言》的重要地位。

《伊索寓言》,这部被誉为西方寓言始祖的著作,不仅是后世寓言创作的标杆,更是奠定了寓言成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

1485年意大利版《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大部分故事是流传于民间,约公元前3世纪成书。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很多种说法,因原书名“Aesop”是“埃塞俄”的谐音,因此有人认为书中的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奴隶所作;也有人认为伊索是一位古希腊寓言家。

公认的说法是,本书的故事流派众多,倾向不一且时间跨度大,因此《伊索寓言》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很可能是古希腊人长时间的集体创作,而伊索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人物。

《伊索寓言》内容丰富,除了古希腊的故事,还包括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共同组成了现存的三百五十多篇。

说到寓言,人们通常会想到是少年儿童的启蒙读物。正如美国学者尤金·普罗文佐所说,《伊索寓言》是“一份跨越文明界限、突破时间和地理界限的教育文本”,并“提供了一种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洞见” 。

《伊索寓言》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书中的故事大多以拟人化的动物为讲述对象,通过简短的描写来形象表现社会关系,并以篇末的剖析寓意作结,切合故事情节而又浅显易懂,十分生动鲜明。

但由于书中故事的特殊性,也有学者不赞成把《伊索寓言》当作现代儿童读物。曾翻译过本书的周作人认为,这些故事“所说的都是奴隶的道德”,因此“不足为训”。

钱钟书先生评论《伊索寓言》道:“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学者们对《伊索寓言》中的多种动物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其中每种动物都对应着一种社会人格或社会身份,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狐狸。

故事里的狐狸非常虚伪和狡猾,通常是故事里的反面人物,代表了社会中的利己主义者。狐狸经常通过欺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狐狸和乌鸦》中哄骗嘴里叼着肉的乌鸦开口唱歌,趁机叼走掉下来的肉;它经常转换角度来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例如《狐狸与葡萄》中著名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它的行事也十分狡诈,如《狐狸与仙鹤》中请仙鹤吃饭,却故意用平底盘子,让长着尖嘴的仙鹤什么都吃不到。

《狐狸与仙鹤》插图

除了狐狸,其他动物的性格也非常鲜明,羊追求平静简单的生活,是弱者的代表,却总是受到强者的威胁,象征着社会生活中最底层的百姓;驴愚蠢而自大,以为自己像神一样受尊敬,像狮子一样强大,最终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料,象征着空想和不切实际的人。

书里的故事代代相传,而故事的寓意则与时俱进,产生了许多符合现代价值观的解释。同样以狐狸为例,狐狸的有些狡猾现在来看则是善于自保的聪明。

例如在《狮子、狼和狐狸》中,狐狸化被动为主动,面对狼在狮子面前说自己坏话的不利局面,狐狸以为狮子治病为由消除了狮子对自己的不满,接着又通过指出药方是一张狼皮对狼进行反击。这篇故事原本的寓意是谴责灰狼“常常算计别人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而现代人则更加注意狐狸,既巧妙自保又迅速反击,教训了歹毒的灰狼。

又如《狐狸与葡萄》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原本的寓意是“讽刺了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的人”,而现代则更多使用它的引申义,即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便采取贬低它的方式来自我安慰。

《伊索寓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深受人们的喜爱。本书的书封上有一句话,“任何人通读这部传世杰作,都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同情、慈悲和宽容”。寓言精辟简练而哲理深刻,而被视为一部哲学作品的《伊索寓言》更是值得细细研读,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名家评论】

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散。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

aa伊索寓言作者:Aesop此篇内容在:The Aesop for Children With pictures by Milo Winter-1

阅读数 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