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这个总人口仅占全世界四百分之一的民族拥有无与伦比的神奇智慧。从公元70年犹太民族圣殿被罗马人摧毁开始,犹太民族就开始了他们的流散时代。在之后的岁月里,犹太民族不仅通过军事力量反抗罗马的统治,还通过文化力量团结流散在各地的犹太人。
《塔木德》这本书就诞生在犹太人流散的时期。犹太的先哲们为了民族精神的延续,口耳相传,延续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完整的《塔木德》可以算是犹太人的百科全书,共计250多万字,内容庞杂,大至律法、宗教、民俗、伦理,小到饮食、起居、沐浴、睡眠等,无所不包。在《塔木德》中,汇集了犹太哲人对《圣经》的探讨以及对世界的种种认识,同时又因它对俗世生活细致入微的道德训诫,成为了后世犹太民族的行事准则。

《塔木德》没有作者,它的产生靠的是犹太民族的口口相传,因此这本书又有着“口传圣经”的称号。根据现代犹太学者的考证,《塔木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塔木德》包括两部分:其中《密西拿》记录的是犹太拉比和先哲们对《圣经·旧约》的阐释和讲解;《革马拉》的内容则是犹太学者对《密西拿》的讨论和评述。而狭义的《塔木德》单指《革马拉》这一部分。
《革马拉》又分为两大体系——巴比伦的《塔木德》与巴勒斯坦的《塔木德》。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巴比伦的《塔木德》,这一部分也被看作是正统的犹太智慧典籍。
《塔木德》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讲述复杂的道理,允许人们对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的观点。《塔木德》记载了很多关于犹太人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入胜。
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里埃及人在红海被打败之后,天使打算向上帝献上凯旋的颂歌,但是上帝制止了天使,上帝说“我将自己亲手创造的作品淹死在了红海里,你们却要为我献上颂歌?”——故事中的上帝肯定了异族人的价值,这正是犹太教对全人类包容性的一个缩影,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凡是摒弃了偶像崇拜的人,都是犹太人。”
在《塔木德》中还有另一个故事:伟大的大卫王很讨厌蜘蛛,他认为蜘蛛是喜欢到处结网、毫无用处的怪物,因此对蜘蛛从来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次战争中,大卫王被敌人包围,逃跑时躲进了一个洞穴。洞口正好有蜘蛛正在结网。敌人的追兵赶到,看到洞口有蜘蛛网,转身就走了。大卫王也因此而得救了。故事充分表明了犹太人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世上没有没用的东西,万物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
《塔木德》对于犹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本书帮他们获得了智慧,了解了真理,它不仅维系了整个犹太民族,还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犹太人,让他们找到了信仰。无论是马克思还是爱因斯坦,都深受《塔木德》的影响。
犹太民族几经战乱,流离失所,早期主要依靠犹太先贤们的心口相传,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塔木德》,全套共20卷,总计12000页。这本书从成书后就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基本上每个犹太人都会拥有一本,时常翻阅。
真正的《塔木德》中文译本一直没有出版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塔木德》大多是删减编译而成的。犹太学家赛妮亚编译的《塔木德》从原文中选择了精彩的篇章,删除了原著中的神秘文化和“宿命论”等内容,重新修改了体例,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是初接触《塔木德》的最佳入门书籍。
【名家评论】
不了解《塔木德》,就不了解犹太人;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
——(美)爱因斯坦
【扩展阅读】
(法)勒维纳斯著,关宝艳译《塔木德四讲》,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