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如《伊利亚特》般的史诗,具有广阔雄浑的艺术气势、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托尔斯泰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四个俄国贵族家庭的故事,记录了1812年俄法战争以及拿破仑时代对俄国沙皇社会的影响,是反映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史诗。这部著作也被公认为是托尔斯泰最杰出的文学成就之一,至今仍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于1828年出生于俄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但幼年时就先后失去了父母。他曾在喀山国立大学修习法律和东方语言,但中途辍学并开始写作。后因欠下沉重的赌债,和哥哥一起参军,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而当时的俄国正处于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下,沙皇政府迫于各界压力被迫实行农奴制改革,俄国社会正疾速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迈进。

托尔斯泰的从军经历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促使他从一个放荡不羁的特权阶级社会作家,转变为一个崇尚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者。而对于俄国当时面临的社会走向问题,托尔斯泰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俄国自己过去的历史当中寻找。因此,《战争与和平》应运而生,而托尔斯泰也把故事的历史背景设定在了19世纪初,俄国经历的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成功抵抗和有力反击。
《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始于1812年俄法战争前夕的一场鸡尾酒会上,贵族们上一秒还在为迫在眉睫的战争而烦恼,下一秒话题就不可避免地转回到贵族们总在谈论的永恒话题上:金钱、性和死亡。这一开篇预示了整部书的基调——在一个不断扩大的背景中,作者不断在政治和个人之间切换跳跃。与传统小说不同,这部著作没有主要角色,托尔斯泰将读者拉入到一个由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相互交织的关系和命运之网中。同时,他还将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如俄国皇帝亚历山大、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马等,与他笔下的虚拟人物混杂在一起,刻画了在历史大事件中每一个渺小而生动的存在。
尽管托尔斯泰在这部著作中对人物和他们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但他并不害怕打断故事的叙述,以提出有关历史的深刻问题——为什么战争会爆发?什么是好的战争策略?一个国家的兴衰是由像拿破仑这样所谓伟人的行动决定的,还是有更大的文化和经济力量在起作用?正是对于这些冗长的“题外话”的探索,赋予了《战争与和平》更深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这部著作还充分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他通过对战争以及战争中个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人道主义的赞扬。故事虽然发生在贵族阶层,但背后是千百万无力反抗、裹挟在时代潮流中的劳动人民。同时,托尔斯泰对书中女性角色的刻画,也体现了他对于女性不公命运的同情和理解。

《战争与和平》不仅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不止是一部磅礴的史诗。事实上,托尔斯泰曾表示,小说是西欧的一种文学形式,而俄国作家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写作,因为俄国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这部著作是对历史、文化、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对战争的反思的集合。人类社会无法回避战争、死亡、分离,在面临痛苦的同时,也时刻希冀着团聚、幸福、和平,这种交织的情绪在历史的洪流中伴随始终,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宏大问题。
【名家评论】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我早就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事实上得之于荷马和歌德。
——(法)罗曼·罗兰
【扩展阅读】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托尔斯泰传》,商务印书馆,1998
(俄)德·斯·米尔斯基著,刘文飞译《俄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