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今天,《古兰经》上规定的各种行为准则,都时刻规范着亿万穆斯林的言行。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015年,全世界穆斯林人数约有18亿,仅次于基督教徒(约22亿)。从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到印尼的群岛,从漫天黄沙的阿拉伯半岛到水草丰茂的哈萨克草原,在欧亚非三大洲的57个国家里,穆斯林都占了绝对的多数。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穆斯林群体分散在其他国家里,比如中国就有近3000万穆斯林,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传统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根本经典就是《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是麦加的商人。那时的麦加,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商业城市,也是一个宗教城市。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都来麦加朝拜各种偶像,给当地的贵族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但是,这里总体上是偏僻的,远离当时的文明中心,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处在部落纷争中,蒙昧落后,然而正是这个地方,孕育了一个新的世界性宗教。穆罕默德跟随他的叔叔外出经商,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经商的历程磨练了穆罕默德,也使他有契机接触到基督教、犹太教等其他的宗教。
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说法,在穆罕默德40岁的时候(公元610年),真主首次向他降临启示,从这时起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宣传“安拉独一,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引导信徒崇奉唯一的真主安拉,这引起了崇拜多神教的麦加贵族的反对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和其追随者迁徙麦地那,在那里继续传播新的宗教,积蓄力量,最终于630年打回麦地那,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
在他于632年去世后,伊斯兰教迅速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传遍欧亚非三洲,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给从直布罗陀到中亚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都打上了伊斯兰的印记。
伊斯兰教的信仰中唯一的根本经典是《古兰经》,拥有其他经典如《圣训》《先知传》都无法比拟的地位。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说法,从公元610年真主首次向穆罕默德降示真经开始,23年间,《古兰经》的各个篇章陆陆续续通过先知穆罕默德降临世间。

全部《古兰经》共计114章,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期间启示了86章,迁移到麦地那后启示了26章。各章内容长短不一,《法蒂哈》即第1章《开端》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较长的在前,较短的在后。
实际上,穆罕默德在世时,《古兰经》一直都是以口头传诵的形式流传(“古兰”在阿拉伯语中的含义就是诵读)。今人看到的《古兰经》,是穆罕默德的弟子们,追忆穆罕默德传授的经文,共同整理出来,到公元646年才最终形成定本。
当时,据说共抄录了7部,分别存放在麦地那麦加、大马士革、也门、贝海赖尼、库法、百索拉。由于真主向先知降示的《古兰经》是阿拉伯语的,因此只有阿拉伯语的《古兰经》是真正权威的版本,礼拜诵经时,必须吟诵阿拉伯语的《古兰经》。各种语言的译本,都是对《古兰经》的注释,只是便于不懂阿拉伯语的穆斯林理解而已。

对《古兰经》感兴趣的读者,会发现其中大量内容都是对某个问题、某种习俗、某一事件的教导和解释,传递的是真主对穆斯林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从创世故事到末日审判,从礼拜仪式到饮食规范,从男女婚姻到为人处世,都可以从《古兰经》中找到依据。
从穆罕默德时期以来的穆斯林社会中,《古兰经》都是伊斯兰教教法的最重要的来源。直到今天,《古兰经》上规定的各种行为准则,都时刻规范着亿万穆斯林的言行。
在《古兰经》中不厌其烦反复阐述的核心观念,是对独一真主的坚定信仰,即所谓“认主独一”。一般来说,伊斯兰教有六大信仰:信真主、信先知、信经典、信天使、信末日、信前定,其中最核心和基础的便是信真主。
《古兰经》认为,真主是全知全能的,是至仁至慈的,是超绝万物的,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作为穆斯林,应当劝善戒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服从真主及其使者,如此,在最后的报应日(即审判日)之后,信道而且行善者,将蒙主的允许而进入那下临诸河的乐园,并永居其中;不信道者的归宿是火狱。
1400年以来,穆斯林们谨守伊斯兰教的信仰,创造过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建立过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大帝国。
世界各地分属不同派别、使用各自民族语言、肤色各异、风俗有别的穆斯林,都崇奉着同一部《古兰经》。在穆斯林看来,《古兰经》是神圣的、优美的,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们相信《古兰经》是真主安拉向先知穆罕默德降示的启示,绝对不可能是人类的智慧和灵感能创造出来的。
【名家评论】
《古兰经》是一种天籁之音,本身就具有一种纯天然的音韵美。
——(埃及)阿费夫·塔巴尔
【扩展阅读】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