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往自由的高处去,你的灵魂渴求着星球。但是你的恶劣的本能也热望着自由。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最重要的著作,对西方影响极其深远,被看作“未来人类的《圣经》”。许多中外大文豪都深受此书影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茨威格、米兰·昆德拉,还有中国人最熟知的鲁迅。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出生于1844年,44岁时因为梅毒等各种疾病患上了精神障碍,于1900年逝世。在短暂的人生中,他一直被健康和精神问题所困扰。尽管受尽折磨,精神疾病竟然给了尼采无限的写作灵感,迸发出了思想的火花。借由他对瓦格纳及其艺术的倾心,尼采更是发展出了独特的交响乐一般的行文、思想风格。除《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外,还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等名篇佳作。

尼采
尼采在世时,西方正经历着一场思想危机。当时,基督教倡导的社会秩序和严苛的道德标准越来越不被人认可,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这样新旧思想力量的交汇下,尼采果断提出“上帝死了”,宣布基督教的旧道德即将崩塌。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来应对西方人面临的新的精神危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正是尼采思想的大成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即琐罗亚斯德,是古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
全书采用散文诗体,分为四部。第一部讲述了大哲人查拉图斯特拉从隐居、到想要下山传播自己学说的过程。实际上,查拉图斯特拉本人,就是尼采的化身。第二部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在梦中发现自己的学说被歪曲,下山拯救。第三部是查拉图斯特拉返程中对旧道德的猛烈批判。第四部是查拉图斯特拉最终完善了自己“回归”思想,再次踏入下山的旅程。精神三变的思想正好贯穿于查拉图斯特拉的四段旅程之中,他本人的旅程与思想经历更是验证了这一点。这种结构上来回印证的美感也让本书骨肉更加丰满。
“超人”是本书中的核心概念。何谓超人?超人指的是更高级的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初版封面
尼采指出,人生活的目的,不是要遵守上帝的陈规,也不是要成为道德上完满的好人,而是花费一生,尽可能地创造,进而不断超越自身,成为一个高级的人。而为了创造,人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基于“超人”的思想,尼采对于道德的轻视更是毫不遮掩。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教导人们尽可能压抑自己的各种欲望,这让人们禁锢在了无趣、痛苦的人生中,也毁灭了人的创造性,让人变成死气沉沉的行尸走肉。
由此,尼采更进一步揭示了道德产生的原因。他认为道德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弱者的无能。弱者需要一个全能全知的上帝依靠和保护。因此这是一种“奴隶道德”,鼓励人发展奴性。而当人类都想要成为“超人”时,人类就变得强大了。强大的人类不需要依靠上帝的保护,他们致力于不断“超越”自身。因此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来唤醒一个更为强大和富于生机的人类出现,成为通向超人的“桥梁”。为了颠覆基督教旧道德,尼采更是提出“重估一切价值”来为人们树立一个全新的价值取向。
本书还大量运用隐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精神三变学说。尼采认为,精神首先变成骆驼,骆驼的名字是“你应”,然后变成狮子,名字是“我要”,再变成“小孩”,名字是“你是”。很明显,这三个隐喻对应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尼采的“永恒轮回”的思想,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点睛之笔。
尼采的思想极具颠覆性,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尼采以前,评价人的好坏主要看道德水准。而在尼采以后,人类本身的进化和超越成了评价的标准。可以说,尼采的思想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名家评论】
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德)雅斯贝尔斯
【扩展阅读】
(德)尼采著,唐译译《善与恶的彼岸》,吉林出版集团,2014
(法)吉尔·都鲁兹著,张唤民译《解读尼采》,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