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解梦环游记”
我们的梦表现的就是我们的所见、所说、所欲和所为。

“20世纪最惊人、最狂妄的智力骗局”,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多这么评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跟随弗洛伊德的脚步,去破解这一个“智力骗局”。

《梦的解析》是瑞士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看作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它的出现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1899年初版《梦的解析》

美国的唐斯博士把《梦的解析》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起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

那么,写出如此著作的弗洛伊德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弗洛伊德生于奥地利,早期是一名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的医生,而后开起了私人诊所治疗精神病。

1895年,他正式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梦的解析》的发表,精神分析以体系化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潜意识理论也逐渐为人们所知。

1919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正式形成。

20世纪30年代,弗洛伊德先后获得歌德奖等奖项,同时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由于德国入侵,弗洛伊德被迫逃往英国,次年于伦敦逝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梦的解析》首先解释了梦的工作机制。

人为什么要做梦?人为什么会做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由我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想象物象组合而成的,是潜意识操纵的结果。来自睡者本身欲望和外界刺激物等造梦材料,在无意识活动的作用下通过各种伪装避开意识的监督和稽查,经伪装进入人的大脑,继而进入梦境,成为梦的组成部分。

儿时的记忆、白天的思考、最近所受的刺激、夜间的思考或欲望,都会被“潜意识”贮藏起来,拼凑成梦境。“我们的梦表现的就是我们的所见、所说、所欲和所为”,这句话正是对梦的运行机制最好的概括。由此可见,梦不是盲目的,它是在无意识支配下对人的思维、心态、愿望及其所处环境的反映。

其次,弗洛伊德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种。有一些对目的毫不掩饰,直接指向睡者的愿望的梦,称为显梦。比如,一个参加重要考试的孩子,做了一个金榜题名的梦,就是显梦。相反,有一些梦或平淡无奇或光怪陆离,看起来没有指向愿望,也不似蕴含深意,则是经过伪装变形的隐梦。

值得一提的是,《梦的解析》里常常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梦作为例证,通过对这些梦的分析,道出作者对于“梦”“潜意识”“精神分析”的见解,使整本书除了佶屈聱牙的理论外,多了一分生动。

比如书中讲到,莫里在家休息时梦见自己到了大革命时期,他被推到断头台上,铡刀落下,自己身首异处。在焦虑惊恐中醒来后发现,床板正好落在自己颈椎上。弗洛伊德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外界的刺激可能成为梦的源头。

当然,《梦的解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弗洛伊德在选择梦境材料的时候多为病人的梦和他自己的梦,会导致理论缺乏普适性;书中提到的三大真理(即: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恋母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也引来许多的争议。

甚至由于学术上的分歧,后世心理学家阿德勒、荣格等人纷纷与弗洛伊德决裂,各自另起炉灶,成立了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学派。

我们依旧不能否认,《梦的解析》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对于心理学发病原因的一些解释,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的分析,对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百余年过去,人们依旧循着弗洛伊德的脚步,进行着“解梦环游记”。

【名家评论】

《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最勇敢尝试。

——(瑞士)荣格

【扩展阅读】

(奥地利)弗洛伊德著,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瑞士)荣格著,杨德友译《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上海三联书店,2009

a a 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 此篇内容在:梦的解析-1

阅读数 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