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走“麦城”
这不仅是拿破仑人生的转折点,更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

1815年6月18日,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法军,结束了拿破仑的军事霸权和政治生涯,法兰西第一帝国由此覆灭,欧洲的命运也随之改写。现代人常以“遭遇滑铁卢”来指代一败涂地。

那么,这场战役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法国军队闪击,功败垂成。

1815年,之前被流放的拿破仑趁着法国局势动荡,重返国内,在沿途军民的拥戴下复辟。在维也纳会议上,为利益而争吵不休的欧洲各国,闻讯后立刻摈弃前嫌,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再度集结了70多万大军围剿拿破仑。

到同年6月,英国与普鲁士的20万大军已经进入比利时,俄奥两国近40万人还尚在东欧,拿破仑打算抢在反法联军全部集结之前,将联军各个击破,于是在6月15日率12万人突入比利时。

林尼、四臂村、滑铁卢位置图

在6月16日的林尼战役中,猝不及防的普鲁士军队被拿破仑击溃,但拿破仑过分高估了此战的成果,认为普军已经彻底溃败,因此不但没有立刻派兵追击,甚至连普军可能的撤退方向都未能探明。结果等第二天凌晨,拿破仑派将领格鲁希带3.3万人追击普军时,重整旗鼓的普军已经连夜遁走,法军只能根据推测来决定追击的方向了。

同一天,拿破仑对位于四臂村的英军也发动了突袭。英军主将威灵顿在得知普鲁士人战败后,于上午10点开始率军后撤。此时拿破仑麾下名将内伊本有机会截住撤退中的英军,之后英军将在内伊与拿破仑的前后夹击下彻底毁灭,但他却因为侦察兵未发现英军撤退的迹象而白白错过了良机,使得英军安然撤退。加上当天下午2点的一场暴雨,阻碍了拿破仑麾下骑兵追击的步伐,最终法军失去了合围英军的机会。英军在当天成功逃入滑铁卢附近,法军一举歼灭英军的最佳机会付诸东流。

英国名将威灵顿

拿破仑与联军鏖战滑铁卢。

在17日晚上,威灵顿得到情报,普鲁士人已经甩掉了格鲁希的追兵,可以在第二天下午左右赶来支援,威灵顿随即决心在滑铁卢与法军展开激战,等待普鲁士的增援,对此法军上下一无所知。

英军主将威灵顿是防御战的专家,最擅长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抵挡对方的进攻,之后再乘机反攻。滑铁卢是他早已看中的一块战场,在此地他可以将手下的主力安置在山坡背向法军的一侧(军事学上称为“反斜面”),以减少法军火炮对英军的杀伤。而17日那场暴雨,导致地面泥泞,更是进一步限制了拿破仑麾下的炮兵。

滑铁卢之战示意图

18日上午,拿破仑本打算在9点发起进攻,但由于地面泥泞,法军的总攻被延迟到了下午1点,但拿破仑还是派兵于11点15分开始佯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村,希望能将英军中路的兵力吸引到右翼,之后集中兵力进攻英军中路,将英军拦腰斩断。

但进攻乌古蒙村的法军将领热罗姆(拿破仑的幼弟)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打算率兵强攻“防御薄弱”的乌古蒙村,但其实此地是英军右翼防线的重中之重,威灵顿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1000余步兵守卫此地。热罗姆的进攻几次受挫,恼羞成怒的他不断请求援兵增援,结果法军本希望分散英军兵力的佯攻变成了持续一整天的激战,大批法军反被英军牵制。

下午一点拿破仑准备对英军中路发起反攻时,发现至少一个军的普鲁士人正在从东北方赶来,原本在拿破仑的计划中,他分兵3万给格鲁希追击普鲁士军队,防止普鲁士人与英军汇合,自己则独立击败英军。此时普军出现在滑铁卢东北方,说明格鲁希的追击任务出现了较大的纰漏。事实上由于格鲁希的追击方向有误,所以无论是阻止普鲁士人与英军汇合亦或是支援滑铁卢战场都已是不可能的任务了,普军的大队人马正在赶往滑铁卢,而格鲁希距离滑铁卢则有10个小时左右的路程。

但此时拿破仑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在普军主力赶到前歼灭英军,于是只派出不到1万人去阻击普鲁士人,并在1点30分于中路发起总攻,4个师的强大兵力一举突破了英军中路最前沿的阵地,但由于在同一地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加上法军军官普遍缺乏经验,法军步兵也陷入了拥挤混乱的状态,未能快速完成队形转换,结果很快被反击的英军击败。英军重骑兵由于队列中央位置未配置可以约束士兵的军官,因此素来容易在开始冲锋后失去控制,此次也不例外,英军两个骑兵旅追击法军溃兵,结果如蛮牛般冲入法国的炮兵阵地,虽然破坏了法军大量火炮。但很快被前来支援的法军骑兵重创。双方的第一轮交手以两败俱伤告终。法军的两个师失去了战斗力,而英军也损失了一个旅的步兵和接近三分之一的骑兵。

油画《永远的苏格兰》,描绘了英军中的苏格兰灰骑兵向法军冲锋的场面

下午三点半,法军发动了第二轮进攻,期间为了抵挡东北方向的普鲁士军队,青年近卫军和老近卫军相继被调离了主战场。与此同时法国骑兵主将内伊将英军的阵形调动误判为英军在撤退,轻率地投入5000名骑兵开始冲击英军的步兵阵线,英军步兵随即转为营方阵状态防御,并在己方骑兵的配合下击退了法国骑兵的冲锋。眼见骑兵未能很快打开局面,法国骑兵预备队的军官们却相继贸然发起了冲锋,缺乏经验的他们普遍热情有余,谨慎不足。结果近万名法军骑兵一下涌入了正面宽度不足500米的狭小战场,拥挤的法军骑兵犹如陷入“大堵车”一般,举步维艰,进攻效率大大降低。

法军的骑兵大冲锋

不过即便如此,在当天5点之后,法军还是攻克了英军中路最重要的据点拉艾圣,此时英军在拉艾圣村之后的阵地极为空虚,法军有机会趁机彻底将英军拦腰斩断。

但此时参与第二轮进攻的法军全都极度疲惫,无力再度推进了,而拿破仑手中也暂时没有可用的预备队。

英军以营级步兵组成空心方阵防御

到了下午7点,拿破仑才将之前派往东北方截击普鲁士的老近卫军调回,对英军发动最后一次进攻,但此时威灵顿已经及时填补了英军防线上的缺口,法军迟了一个小时的进攻最终以近卫军的惨败而收场。

在战斗力最强的老近卫军溃败后不久,在英军和普军的夹击之下,法军全线溃败,拿破仑传奇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就此落幕,4天后,拿破仑第二次退位,波澜壮阔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法国军中最负盛名的老近卫军

法军一败再败,拿破仑无力回天。

在有关滑铁卢之战的讨论中,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便是当时统帅3万多人的法军将领格鲁希盲目执行拿破仑追击普鲁士人的命令,没有支援滑铁卢,导致最终战败。但客观来说这种观点存在很大问题,事实上格鲁希即使第一时间前往滑铁卢,常规来说也要在晚上9点之后才能抵达,此时战役早已结束了。

而之所以他受命追击普鲁士军队,而普军依然能在18日前去与英军汇合,很大程度是因为拿破仑过高估计了林尼战役的战果,下令17日才开始追击,给了普军连夜重组撤退的时间。

事实上纵观整个战役的过程,法军各个环节始终问题不断。先是在17日四臂村战役时,因为天气不佳以及内伊的失误,导致合围英军的计划流产,令英军安然退至滑铁卢;之后在滑铁卢,法军在英军右翼的佯攻演变为强攻,白白浪费自身的兵力,两次在中路的进攻都因为在狭小的区域投入了过多的兵力,结果导致队伍陷入拥挤混乱,功败垂成。

法军的一系列失误固然有拿破仑个人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还是经历过征俄失败、莱比锡战败的法军,已经不再是过去战斗力独步欧洲的劲旅了。精锐老兵损失殆尽,中低级军官大多都缺乏经验,对队形与秩序的约束严重下降。加上众多高级将领相继离去,以及拿破仑的人事任命失误,此时的法军已难以执行拿破仑心中预想的战术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拿破仑战败的结局其实在3年前征俄失败后,就已注定。

阅读数 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