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丽堂皇”的圆舞曲 | 小约翰·施特劳斯《皇帝圆舞曲》
阅读Tips:手拉手,一起来跳19世纪的圆圈舞。

“在地球上所遂行的事情,总是有一种堕落天使的特质:漂亮,却不意味着和平;概念伟大,也付出极大努力,亦不表示成功。”

——摘自俾斯麦写给妻子的信

皇帝圆舞曲.mp3
00:50 04:59

米高梅电影公司曾在1953年推出了一集名叫《约翰老鼠》的短片,短片内的音乐引用了诸多古典名曲,其中就包括我们这里要和大家介绍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皇帝圆舞曲》。而这部短片也获得了奥斯卡奖项的最佳动画短片奖项:

《猫和老鼠》中皇帝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片段

在古典音乐的浩瀚海洋中,被命名为“皇帝”的曲子很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它们是不是特意为献给某位皇帝而创作的?其实并不一定,不过它们仍然或多或少和“皇帝”有点关系。

比如,海顿的《皇帝四重奏》就是从他的歌曲《天佑吾皇弗朗茨》改编而来。这首歌曾被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下令定为国歌,因为它在拿破仑军队肆虐奥国之时鼓舞人心。后来,海顿将歌曲改编扩充为《C大调四重奏》,又名“皇帝四重奏”,借此向弗朗茨和人民致敬。

而大家最熟悉的被命名为“皇帝”的音乐作品,也许当属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独一无二、最天马行空、最传神,亦是最困难的协奏曲之一,有“协奏曲之王”的称谓。

然而“皇帝”这个名称不是贝多芬起的,作品也并非有意要献给某位皇帝。同海顿一样,贝多芬在拿破仑战争炮火轰隆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皇帝”,或许就是由于音乐中透露出的王者威仪与雄壮威武的气息,才让这首协奏曲得此名称。

除了这两首,还有一首深受世人喜爱的被名为“皇帝”的作品,即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皇帝圆舞曲》。相比“交响曲之父”海顿和“乐圣”贝多芬创作的“皇帝”,“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皇帝”无论是创作背景,还是作品规模以及音乐风格上都大不相同。

1889年8月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拜访普鲁士皇帝威廉二世,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这首象征两国友谊的圆舞曲,原名为《Hand in Hand(手拉手)》。后经人建议,小约翰·施特劳斯把曲名改为现名《皇帝圆舞曲》,从而满足两位皇帝的虚荣心。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上图)、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下图)

虽然大家都听过很多圆舞曲作品,但在这里还是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圆舞曲的特点以及由来。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一种极具娱乐性质的舞蹈音乐。18世纪后期,华尔兹从乡村流行到城市,到19世纪时几乎风靡维也纳。要是在战时,民众大概是不会有心情舞蹈的,连逃命都来不及。因此,圆舞曲的流行就像如今的广场舞一样,可以从侧面证明,虽然同一时期的欧洲依然维持着低烈度的动荡,但整体氛围依然较为和平。

小约翰·施特劳斯生活的19世纪,恰逢工业革命兴起,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飞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流行的刻板拘谨的舞蹈,比如小步舞、加沃特舞等逐渐被淘汰了,而让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华尔兹便成为人们更能自得其乐的方式。

乘着华尔兹盛行的东风,施特劳斯家族用不计其数且脍炙人口的作品把自己打造成了维也纳的音乐名片,而小约翰·施特劳斯更是功不可没。

《皇帝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晚年创作的一首作品。1887年,小施特劳斯62岁,他也终于得以和心爱的阿黛拉结为合法夫妻。此前,他的婚姻生活一直不顺,与第二任妻子安琪丽卡无论在见解还是兴趣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小施特劳斯为了与安琪丽卡离婚,不惜更改了宗教信仰和国籍。而阿黛拉的陪伴对小施特劳斯晚年的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生活上的改变让他在创作轻歌剧之余,又回到了创作圆舞曲的轨道上。

为了取悦奥地利皇帝,小施特劳斯特别以“皇帝”为题材,写了两首圆舞曲。一首是1888年为庆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另一首就是1889年创作的《皇帝圆舞曲》。两首曲子的创作间隔时间才差几个月,它们的际遇却有天壤之别,《皇帝圆舞曲》成为了经典,广为人知,与《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并称为小施特劳斯的“三大圆舞曲”,而《皇帝庆典圆舞曲》却鲜少有人听闻。

作品:《在华尔兹的旋涡中》,画家:Vladimir Pervunensky

同年十月,《皇帝圆舞曲》在柏林王宫舞厅由施特劳斯亲自指挥首演。这首圆舞曲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曲部分为C大调,2/2拍子,三部曲式。

尽管名为“圆舞曲”,序曲却未使用富有舞蹈性的三拍子,取而代之的是铿锵有力、从容不迫的二拍子,仿佛描绘着舞会正式开始前,人们纷纷步入舞池的情景,又好似一幅传达着奥地利帝国的繁荣与浮华,体现着胜利欢欣气氛的画作。

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家:杨松斯,曲目:《皇帝圆舞曲》Kaiser Walzer , Op. 437

说说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吧!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然而,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却希望他成为一个银行家而不是音乐家。但他还是从小偷偷学习小提琴。他的小提琴老师,正是他父亲的管弦乐队里的小提琴首席,弗朗茨·阿蒙。

老约翰施特劳斯(上图)、小约翰施特劳斯(下图)

终于有一天,他的父亲还是发现了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老约翰认为作为音乐家的生活太严酷了,不希望儿子以后也像他一样过这样的生活。在小约翰17岁那年,老约翰与他的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离家出走。这样,小约翰终于能够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了(为何故事的走向有些奇怪(不是)。

1844年10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带着一支由十五个人组成的乐队在维也纳进行首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正式宣告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

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大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小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并将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捷克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1849年,老约翰去世后,小约翰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自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一边拉小提琴一边指挥自己的乐队,也多次在国内外巡回演出。

1867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时,他曾受到当时在巴黎的一些著名文艺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包括福楼拜、托玛、戈蒂叶、小仲马和屠格涅夫等人。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

1889年,时年64岁的小施特劳斯完成了《皇帝圆舞曲》。按理说,家庭幸福美满且过着王公贵族般生活的小施特劳斯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大费周折呢?也许在皇帝们面前演出可以算其中一件要事。不过这首曲子并非特别题献给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让他随乐起舞的,而是为“奥地利与德意志的友谊”而作。当年奥匈帝国皇帝要出访德国,同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会面,于是这首“为友谊干杯”的作品便应运而生。

尽管《皇帝圆舞曲》并不是小施特劳斯专为皇帝跳广场舞而创作,而是为音乐厅演出而写的华尔兹,但如果皇帝或者大妈们想拿这首音乐在舞池里浪跳到天明,也未尝不可,而且更有格调呦!

阅读数 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