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治愈作品丨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阅读Tips:大家睡得好吗?失眠治愈药到了。

作者|柴丹书

“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的音乐能如此包罗万象,如此深刻地感动我。用一句不太确切的话说,除了技巧与才华,他的音乐因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而更加宝贵。”

——格伦·古尔德

哥德堡变奏曲.mp3
00:0003:20

如果说古典音乐的确有治疗失眠的疗效的话,那么位于榜单之首必然是这部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首乐曲创作之初正是为治疗失眠而请巴赫专门创作的,没有比这首乐曲更名正言顺,并且疗效显著了。

这部《哥德堡变奏曲》原名叫:《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双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这是巴赫在莱比锡时期的一部古钢琴作品。原名太长了,大家看看就好。为什么变成了这个名字呢?

“哥德堡”是巴赫的一位学生。一位叫福克尔的传记作家,根据巴赫创作这部作品时候的一段轶事重新命名。给作品换名字这么严肃的事儿,巴赫能同意吗?不重要了,那时巴赫已经去世,他自己也不知道。

约翰·戈特利布·哥德堡(Johann Gottlieb Goldberg)

时间要追溯到1741年,14岁的哥德堡在外国使馆做管风琴演奏,当时凯瑟琳伯爵饱受疾病困扰,工作压力过大还使他患上失眠,整宿整宿双目圆睁,毫无倦意,自然精神衰弱、心情烦躁,更加影响工作,这个恶性循环就此开启。

凯瑟琳伯爵很喜欢哥德堡的演奏,他的演奏轻快、舒缓,能起到减压安眠作用,所以伯爵将治愈失眠的愿望寄托在哥德堡身上。刚开始,哥德堡的演奏确有奇效,但时间久了,失眠也出现了“抗药性”。伯爵又开始饱受折磨,彻夜难眠。

而哥德堡毕竟不是作曲家,翻来覆去的演奏早就让伯爵食之无味了——现实逼迫二人必须尽快找到新曲目!

哥德堡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老师巴赫。巴赫和凯瑟琳伯爵也是多年挚友,曾创作过《B小调弥散》献给过凯瑟琳伯爵。伯爵还帮助巴赫争取宫廷作曲家的职位。

哥德堡便给巴赫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凯瑟琳伯爵的失眠症以及自己的烦恼,请求恩师出山,创作一首格调舒缓又略带欢快气息的作品,好让伯爵能摆脱失眠,获得好梦。

此时的巴赫已经进入暮年,视力开始衰退;但艺术创作激情丝毫未减,创作手法也是老而弥坚。收到学生来信后,巴赫当即动笔,挥洋洋洒洒地写出一部作品寄回给哥德堡。巴赫称这部作品为:《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双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

曲目:《哥德堡变奏曲》,演奏者:格伦·古尔德,1981年

巴赫创作的这部作品,以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为基础,一共有30个变奏。这些变奏分为三组,形式也很多样,包括创意曲、赋格曲、法国序曲和咏叹调等。

凯瑟琳伯爵听到这部作品,先不论是否顺利进入梦乡,伯爵本人被深深打动。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命人送给巴赫一个装有100个法兰西金币的金杯。

约輸・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的一个音乐世家,小时候先是向他的父亲,后来又随他的哥哥(约翰・克里斯多夫)学习管风琴、小提琴和作曲。他通过抄写和改编前辈作曲家的作品来学习作曲,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他的家乡是信奉路德教的地区。作为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徒,他认为他创作音乐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荣耀上帝。他的作品浩如烟海,有上千首之多,其中大量的杰作对当时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和手法进行了高度的综合,这使他的创作具有了一种百科全书的性质

约輸・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哥德堡变奏曲》在现在看来,是巴赫作品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也是音乐史上最宏大的变奏曲。当初巴赫在创作它时,对这部作品下了一个明确定义:“一首为音乐爱好者消遣用的各种咏叹调以及变奏”。当这首曲子诞生之后,不仅凯瑟琳伯爵的大赞,更赢得世界的掌声。

时至今日,哥德堡变奏曲的标志性和里程碑式的地位已越来越引起大键琴演奏家的重视、另外还改编为弦乐、管乐,以及为吉他等众多版本,甚至还有爵士乐的诠释,毫无疑问这首作品是主要的钢琴曲目中最重要的,在现代音乐会上演奏最为透彻的一部作品。

阅读数 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