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后的怒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发生过一场在诺曼底大登陆之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加里波利半岛,所以被称作加里波利战役,又因为其紧邻达达尼尔海峡,故而又名“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在这场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中 ,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共动用陆军兵力50万、战列舰20余艘,企图一举攻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却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顽强阻击,最终伤亡惨重,一无所得。这场战役也被称作是衰落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最后一场大胜利。
那么,协约国发动加里波利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协约国并没有按战前预想的那样在几个月内迎来胜利,反而在各条战线上都陷入僵持。在东线,沙皇俄国在坦能堡地区被德军打败,后来虽然有所反击,但总体上仍处于被动。在西线,经过马恩河等几次大规模会战,协约国阻止了德军向巴黎的进攻,但也无力改变西线互相对峙的战局。
俄国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屡次催促英法军队兑现战前承诺,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支援俄军,减少俄国的战争压力。英法也在思考着如何打破僵局,将战争形势转变为对自己一方有利。
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既然在东西两线主战场无法取得突破。不如在其他战线上寻求打败同盟国。他选择的是同盟国中看起来最弱的一环——奥斯曼土耳其。
土耳其帝国绰号“欧洲病夫”,在一战爆发前的多次战争中都遭到惨败,丧失大片国土。土耳其又控制着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达达尼尔海峡。一战爆发后,土耳其将达达尼尔海峡完全封锁,不但中断了俄国至关重要的粮食出口,也让英法军事援助难以送抵俄国。

达达尼尔海峡地形图
丘吉尔建议,英法组织一支联合舰队进攻达达尼尔海峡,派兵登陆占领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然后攻占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这样不但能够打通英法和俄国之间的交通线,还可以凭借攻占名城伊斯坦布尔的政治影响力,迫使土耳其求和退出战争。
从战略上说,丘吉尔的方案不能说是一个错误。但英法对土耳其过度轻视,却导致整个战役的准备工作形同儿戏。为了保留足够兵力牵制德国公海舰队。英国不愿派出最新型的主力舰,仅调用一些过时的战列舰前往加里波利地区。英国战前对敌情掌握极为糟糕,既没有查实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土耳其炮台的具体位置和火力配备,也未能获悉德军最新式重炮支援土耳其的具体情况。更为离谱的是在英法舰队出发前一刻,英国竟然没能绘制出一张登陆地域的地形图。负责指挥登陆作战的英军指挥官汉密尔顿爵士是在街边的报刊亭里买了一本关于带有达达尼尔海峡旅游图的小册子后匆匆跳上军舰的。

英军登陆指挥官伊安汉密尔顿爵士
英法炮击达达尼尔海岸土耳其炮台:
1915年2月19日,英法舰队抵达达达尼尔海峡,14艘英国战列舰和4艘法国战列舰开始猛烈炮击海峡两侧岸上的土耳其炮台。由于土耳其事前对炮台进行了精心伪装,加上土耳其炮台多半处于山崖上,英法舰队很难观察到炮台的全貌。英法舰队的火力虽然强大,效果却很不好。常常是好不容易打哑了一个炮台,第二天发现它又再次开火。

加里波利土耳其军队的机枪阵地
3月18日,更大的悲剧降临在英法舰队头上。在通过海峡的狭窄处时,突然一声巨响,一艘法国战列舰舷侧掀起巨浪,接着船身渐渐下沉。接着,又有3艘英法战列舰遭到这样的厄运。英国舰队指挥官以为是隐蔽的土耳其岸炮开火打中了军舰,于是下令对着岸上一阵胡乱开火。事后才查明,原来是一艘土耳其布雷船趁着联军扫雷舰扫雷的空档,偷偷在英法舰队的航线上布设了20枚水雷,沉没的4艘战列舰都是触发了水雷。

英国勇士号战列舰中炮沉默
尽管损失了4艘战列舰,并且无法完全消除海峡的水雷威胁,英法舰队还是顽强的将土耳其炮台压制住,大部土军炮台慑于英法舰炮的威力不敢继续开火。可是舰炮不能威胁到内陆的土耳其炮兵,为了彻底肃清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土军,有必要展开一场大规模登陆战。
英法登陆部队在加里波利地区抢滩登陆:
早在3月3日,英军的先头部队就开始在预定登陆地域进行抢滩。等英国人踏上加里波利的海滩时,才发现登陆地点的选择是一个大错误。距离滩头仅仅50米的地方就是陡峭的山壁,土耳其军队的机枪阵地和步兵炮就在山顶上俯瞰着他们。土耳其军的德国顾问奥托·桑德斯是名经验丰富的军官,他一看到英美战舰开进海峡,就命令手下的土耳其人悄悄进入已经构筑好的山顶阵地并隐蔽起来。英法舰队完全没有发现这些潜伏在眼皮底下的士兵。只是等到英军突击队爬上山壁时,才发现头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第一波登陆失利后,英军重组登陆部队,将更多兵力投入到加里波利登陆作战中。但是英军犯了行动迟缓的老毛病,新一波的登陆准备工作花了整整五星期。土耳其军趁机调来大批火炮和新锐援军,抢修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坐等英国登陆部队到来。
担任登陆作战主力的是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团,这些殖民地士兵第一次投入世界大战,士气高昂。他们面对着的土耳其第五新编集团军共8.6万人。土耳其人虽然装备训练都不如澳新军团,但战斗十分顽强,而且抢先占领了高地,澳新军团拥挤在海滩上,几乎没有什么屏障可以掩护自己。况且土军还得到内陆包括有德制自行火炮在内的炮兵群的支援。协约国方面参战的还有英军第29师、皇家海军陆战队和法国东方军团。英军的企图是,以一部兵力在半岛末端的海勒斯角登陆,另一部分人在半岛稍北方的地方登陆,半岛末端登陆的部队一路向北肃清沿岸土军炮台,而在稍北一带登陆的部队应该横穿半岛,切断半岛上土耳其守军的退路。

澳新军团在向高地发起冲锋
澳新军团就是那支在北方负责断敌退路的部队。4月25日夜,澳新军团趁夜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一开始登陆进行的十分顺利。由于登陆地点出了错,澳新军团在预定登陆地点以北一公里多的地方上了岸,也正是因为这样躲过了严阵以待的土耳其守军。不过因为登陆地点距离要占领的高地太远,澳新军团浪费了不少时间。等他们快要登上预定高地的时候,一支突然出现的土耳其军队拦住了他们。

堑壕中的澳大利亚士兵
这支从后方快速赶来的部队是土耳其第19师,他们并没有接到指挥部的任何命令,但年轻的师长穆斯塔法·凯末尔得到敌军登陆的消息后,马上率军赶往拦截。在澳新军团密集的火力面前,凯末尔对士兵们大喊道:“我不希望你们夺取胜利,我希望你们光荣战死!”被这话激励的第19师士兵冒着弹雨冲锋上前,和澳新军团展开激烈肉搏,并最终将澳新军团击退回海滩。挽救了土耳其军岌岌可危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半岛末端登陆的英第29师也被敌军阻截,陷入苦战。不仅如此,土耳其人还紧急抽调兵力,在5月1日对第29师的滩头阵地发起强大攻势,企图一举聚歼英军。英军在海军舰炮的协助下勉强守住了阵地,但战斗中又有数艘英国军舰被击沉,舰队被迫撤走。这下,登陆英军连海上的支援也失去了。
英军被迫撤离达达尼尔海峡:
在整个5月期间,包括澳新军团在内的英国登陆部队和蜂拥而来的土耳其第五新编集团军士兵反复搏杀,双方损失惨重,英国人仅仅向内陆推进了400米。土耳其炎热的夏天让英国部队耗尽了力气,双方都未能在取得进一步战果。

正在准备进攻的澳新军团
8月英国人又做了一次打破战局的尝试。他们用两个师兵力在澳新军团西北的苏芙拉湾登陆,这里土耳其军队兵力单薄,英国人登陆没有遇到太多抵抗。可是登陆的英军又犯了行动拖沓的毛病,在海滩上浪费了好几个小时,而不是果断深入腹地和占领制高点。结果土耳其的指挥官们及时从其他战线上调来了两万人。在英军占领的滩头阵地之外再次构筑起一道临时防线。英军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攻也被遏制住了。
双方在加里波利的海滩上僵持到了11月,英军开始面临土耳其初冬寒冷和潮湿的威胁。由于未能料到战役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英军并没有准备好越冬用的被服和其他用品。导致大约16000名士兵被冻伤,接替汉米尔顿担任英军总指挥的门罗将军在视察了前线情况后,认定加里波利地区的战况已经不可能好转。在他的建议下,英军决定从加里波利地区撤退。
同样精疲力尽的土耳其军队并没有太多干涉英军的撤离行动。1916年1月19日,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登船撤离加里波利地区,宣告这次前后动员50万兵力参加的加里波利登陆战以协约国部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加里波利战役被称作是奥斯曼帝国这只垂死雄狮在垂暮时发出的最后一声怒吼。虽然它的名气不像是马恩河会战、索姆河会战那么响亮。但加里波利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同盟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英国顺利控制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地中海和黑海的通路。英法的军事援助物资就能很方便的抵达俄国在南部的港口塞瓦斯托波尔。这对于在整个战争期间都被物资短缺、军械不足所严重困扰的俄国来说必然是一剂救命良药。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俄国就能在东线给德国制造更大的麻烦。甚至可以和英法一起,用两翼夹攻的办法将德国彻底击溃,那样,一战的历史就将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