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再也不复之前盛气凌人的地位,西欧和奥斯曼开始攻守易形。
勒班陀海战是1571年10月7日,发生在科林斯海湾中的一场神圣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的大海战。这场战役是奥斯曼帝国扩张步伐趋停的一个标志,是天主教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一场大胜仗。
这场天主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大战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呢?
在16世纪,已经消灭掉拜占庭的奥斯曼帝国继续它的扩张步伐,在东欧屡次发动对基督教国家的征服运动,征服了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等公国,还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匈牙利是奥斯曼的附庸国。除此之外,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一系列东地中海沿岸的领土都被奥斯曼攫取,甚至就连西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都被奥斯曼帝国收入囊中。
当时,在东地中海有不少商业据点的威尼斯,深感奥斯曼帝国强大海权的威胁,非常希望能遏制住这个穆斯林国家的扩张浪潮。西班牙,也因为奥斯曼帝国势力已经蔓延到西地中海的北非,甚至已经伸手到西班牙在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摩洛哥,因此也感受到了奥斯曼帝国带来的军事威胁。而时任教皇庇护五世,则无比希望再次发动十字军运动,将伊斯兰势力打回亚洲,维护天主教世界的安全与完整。

奥斯曼帝国扩张的过程
可见,这两方不同信仰的势力,已经剑拔弩张,只差一颗火花引爆火药桶,而这颗火花,在1570年出现了。
1570年6月,奥斯曼帝国入侵威尼斯统治的塞浦路斯,威尼斯为此紧急向各个天主教国家求援。教皇对此大力支持,号召天主教世界团结起来一同对抗奥斯曼帝国。许多国家响应号召,并在教皇的领导下组建起神圣同盟,其中包括威尼斯、西班牙、热那亚、圣约翰骑士团、托斯卡纳、萨伏伊等天主教国家。
这个新兴组建的神圣同盟条款包括:同盟以土耳其人、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的黎波里为敌对目标,兵力定位快船200艘、战船100艘,步兵5万人,轻骑兵4500人和大量火炮。同盟第一个任务是组织军队开往东地中海,其中战费一半由西班牙承担,另外一半则由威尼斯和教皇承担,战费承担国的总司令有独立发言权,任何国家不得与土耳其单独缔结休战、和平或同盟条约等。在经过一系列会议确定了联盟的规章制度后,神圣同盟正式开始组建军队,在西西里岛的墨西拿集结,准备向东地中海进军。
接下来说一下这场大战的经过。
首先,同盟舰队驶进科林斯湾,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神圣同盟忙于组建同盟、组建远征军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已经在1571年8月完全攻下了塞浦路斯岛,还将威尼斯在塞浦路斯的守将杀死,其中一名高级军官遭到极其残忍的对待,他被挖去了耳鼻,然后被剥皮实草游街。由于神圣同盟没有来得及组建好军队,奥斯曼海军将军阿里甚至带着海军在亚得里亚海环游了一圈,直逼威尼斯,只不过当他得知同盟军正在墨西拿集中舰队的时候,他马上撤离亚德里亚海,以免被封锁在里面。

神圣同盟的三位总指挥,从左到右依次是,教皇国的科罗纳、奥地利的唐胡安、威尼斯的菲尼罗
这时,墨西拿的联盟舰队差不多已经集结完毕,联盟舰队一共有316艘船,8万名人员,详细配置是208艘桨帆船,76艘双桅帆船和巡防舰,26艘盖伦战船,6艘加莱赛大战船,3万陆军,5万水手与奴隶浆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同父异母弟弟唐胡安,是整支同盟舰队的总指挥。
9月15号,同盟舰队终于从西西里出发,横跨亚得里亚海,在9月25号抵达了海对岸的科孚岛。唐胡安从科孚岛守军处得知,土耳其舰队曾经在乌尔奇·阿里的指挥下进攻科孚,但没有取得成功,现在已经退回了科林斯湾中的勒班陀。得知这样一个重要情报,唐胡安立刻开展作战会议,并力排众议,决定进入科林斯海湾,与土耳其舰队来一次大决战。
终于,同盟舰队与土耳其军队在勒班陀展开大决战。
就在神圣同盟舰队开往勒班陀时,土耳其这边也得知了敌方舰队的动向。由于土耳其在近几十年内几乎所向披靡,苏丹对土耳其的军事力量十分自信,他认为土军能够轻松战胜神圣同盟,从而大大增加土耳其在地中海的霸权,意大利、西班牙,都将会成为可行征服目标。因此,土耳其苏丹向阿里帕夏传达指令,要求他迎击天主教同盟的军队,将其彻底击垮。得到这个命令的阿里,于10月6日将舰队带出勒班陀,在勒班陀以西24公里处等待盟军舰队的到来。
此时神圣同盟还在开进科林斯湾的途中,自9月29日从科孚出发以来,他们一路经过许多地方,其中包括地中海上最有名的海战古战场——亚克兴。屋大维和安东尼的舰队曾经在亚克兴创下了参战船只的最高数量记录,而这次,神圣同盟与土耳其将把这个记录刷新。

战场示意图和交战双方的部署,其中红色的是神圣同盟,蓝色的是奥斯曼帝国
10月7日清晨,同盟军终于在地平线上见到了敌船。通知备战的炮声响起,同盟军旗在所有船只上升了起来,各个主要指挥官都乘坐着小船来到总指挥旗舰“皇家”号上来,接受唐胡安的最后安排。到了这个时候,这些指挥官中仍然有人反对接战。但是唐胡安已经决定就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与土耳其舰队决战,于是他解散了各国指挥官,开始排布战斗阵型。
前排作战的左中右三部分,各有63支战船,后方的预备队则有30到35艘战舰。6艘加塞来大炮舰也分成左中右3对,在最前方行驶,最先进行火力打击,以打乱土耳其舰队的阵型。
土耳其舰队这一方在见到天主教舰队后,也立刻排列阵型,分成四个部分,前方的左中右三支,后方的一支,其中左翼由乌尔齐·阿里指挥,有61艘桨帆船和32艘小战船,右翼为希洛克,有54艘桨帆船和两艘小战船,中翼则是总指挥阿里帕夏率领,有87艘桨帆船和8小战船,后方预备队则是8艘桨帆船和21艘小战船。

描述勒班陀海战的画作
战斗随后便打响了,土耳其军在进入到同盟军大炮舰的范围内后,立刻遭受到重火力的轰击,导致阵型出现了混乱。但依然,土耳其舰队开进了盟军的舰船,并开始向其发射大炮和弓箭,只是在火力这方面,他们远比不上盟军的火枪和火炮。在靠近岸边的战场,盟军的左翼指挥虽然接二连三的负伤倒下,但土耳其人还是被新任的盟军指挥赶到岸上围歼,在中央战场,两军总指挥官近身相博,唐胡安的船只上多次被土耳其士兵跳板,都被火枪手击退了,而阿里帕夏则在混战中被子弹击中额头倒在地上,随后被附近的西班牙士兵割下了脑袋,土耳其中军全面瓦解。最远离海岸的战场,乌尔奇·阿里占据优势,甚至绕到了同盟军中央舰队的后方,但此时土耳其主帅阿里已经战死,同盟军各个部分都腾出手来对付乌尔奇,因此乌尔奇不得不率军撤退。
战斗结束了,土耳其的扩张势头被天主教国家遏制住了。在这之后,奥斯曼帝国再也不复之前盛气凌人的地位。欧洲国家这边,则继续高唱凯歌,一路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的霸主,回过头来看,勒班陀海战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