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战争暴露了苻坚霸权的脆弱性,因为他从未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去面对这一切……
公元266年,司马家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三国乱世被终结。然而,西晋成为了一个短命王朝,仅过了24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以至于各级控制力趋于瓦解,这给随后的永嘉之乱铺平了道路。失去半壁江山的皇族,也只能到江东苟延残喘,整个漫长南北朝的持久性乱世,就因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事件而被定下基调。
不过,事情似乎在淝水之战时有了转机。统领整个北方大地的苻坚,突然带着号称百万的军队攻向南方,似乎要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势进行兼并。然而,其惨淡的结局无疑是在昭告世人,这不过是历史进程的一次中场休息。


首先,看来一下这场大战的背景。
公元349年,氐人首领苻洪趁后赵陷入内乱,主动率部众向东晋表示臣服。远在建康的宫廷也封他为征北大将军坐镇河北。此后,苻洪又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和三秦王准备回师关中建立霸业,但被降将麻秋趁酒宴毒死。苻洪的儿子苻健继位,很快就得偿所愿,击败杜洪,控制了整个关陇地区。
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国号秦。史家为区别其与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另一个十六国政权而称前秦。虽然一度遭到桓温率领的东晋军队征讨,苻健还是凭借坚壁清野的战略逼走对方。在他死后,以残暴著称的苻坚粉墨登场。
在继位之初,前秦第五任皇帝苻坚不顾民族间的严重对立,大胆启用了王猛、吕婆楼、梁平老等汉臣,在他们的辅佐下,前秦打击地方豪强以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等建设性的政策,苻坚时代的前秦发展农业,实力大增。他还主张兴办教育,以培养为自己所用的人才。这些举措对于饱经战乱的中华大地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也使得前秦国力提升。前秦军队在公元376年灭掉张氏的前凉和鲜卑拓跋氏统治的代国,对于这些被攻灭的对手,苻坚继续以怀柔手法对待,将各族首领和军队都收入麾下。
然而,苻坚的迅速成功,无法掩盖新生帝国的诸多潜在问题。可早已经习惯胜利者形象的前秦皇帝,只有继续以胜利者人设来加强权势。因此,开启攻灭东晋的南征,与其说是个人追求,不如说是维护事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举。在公元378年2月,他就带着号称有17万人的大军向南进发,拉开了淝水之战的历史大幕。
接下来,来看一下淝水之战的战争经过。
战争一开始,双方就进入了胶着状态。

可能是参考了西晋攻灭吴国的历史经验,苻坚也准备以数量优势碾压对手。按照缜密的计划,尚书令苻丕将率70000步骑直取长江中游的重镇襄阳,屯骑校尉石越率骑兵10000在鲁山西南出击配合。还有京兆尹慕容垂与扬武将军姚苌的50000人马出湖北地区的南乡,加上领军将军苟池和强弩将军王显的40000人出武当。
公元378年4月,苻丕与石越部会合于沔水以北逼近襄阳。此时的守将朱序因判断对方没有船只渡河而疏于防备,结果就被前秦军攻击,只能固守内城。夺取外城的前秦军也顺便缴获了百余艘船只,在苻丕的监督下展开了对襄阳内城的围攻。但因为守军的顽强抵抗,这次围攻战依然耗费了前秦方面的很多时间与资源,直到公元379年2月,才在内应李伯户的帮助下破城。此后,主力军才可以顺利向南方的江湖水网地区前进。

就在襄阳还被围攻时,东面的彭城、盱眙和魏兴等地也遭前秦军袭击。东晋方面派遣右将军毛武生率军5万,驻扎在扬州附近与强敌对峙,接着又让名将谢玄率万余人北上解救彭城。兵力处于劣势的谢玄,利用佯攻彭超辎重所在地、逼迫彭超回防的方式解了彭城之困。虽说彭城解围,但数量稀少的东晋军无力保住此地。于是谢玄率彭城的全部军民撤离,前秦军随后占领彭城。已经占领两个要地的前秦军,便在这个月攻陷魏兴。到当年的5月,他们攻占盱眙并推进到三阿一带,占据了整个淮南之地。
如此危急时刻,东晋的大部分军队只得沿江列守,形势岌岌可危。谢石率领水师驻守滁河流域,右卫将军毛安之与游击将军司马昙的40000人屯驻六合以北的。谢玄则从广陵出发,解救被围困的三阿,依靠手里数量不多的精锐——北府兵,谢玄又连续5次大败俱难、彭超等所率的前秦军,整个南下征服战争也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但苻坚却不愿意因前线的失利而叫停行动,反而不计血本地动员更多兵力南下。
苻坚发起第二轮攻势,进行渡江决战。

公元383年,苻坚的第二轮征服行动正式展开。史载其部队总计有步卒60余万、骑兵27万,分东、中、西三路进击。如果算上各类动员的后勤力量,则总兵力可以达到奇幻的百万之众水平。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东晋继续任用此前多次击败前秦的谢玄,封其为先锋都督,配合征讨大都督谢石,统军8万沿淮水抵御前秦。
当年9月,苻坚亲率的中路军直扑寿阳。他们很快便夺得此地,顺便将一支准备援救寿阳的东晋援军围困在安徽硖石。东晋主力就在谢石和谢玄带领下赶赴洛口旁的洛涧,通过原地驻守的方式等待前秦主动进攻。战争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虽然谢玄和谢石能等,但围困于硖石的东晋军却等不下去,面临弹尽粮绝窘境的他们,只能派人联系谢石请援兵,却被苻坚的侦察兵在半路上截获。后者得知这个消息,也带8千精骑赶赴寿阳坐镇,同时安排此前降服的东晋将领朱序去劝降谢石,企图诱导谢石倒戈,至少为其攻破硖石拖延时间。
最后,苻坚统帅的前秦军队全军覆没。
但苻坚万没想到,朱序在到达晋营后却将前秦军的情况告诉谢石,还献计要求突袭秦军的这支前锋。谢石在谢琰的劝导下,安排刘牢之率5千精锐乘夜渡过洛水突袭,造成猝不及防的前秦军全面溃败,被杀被俘者多达1.5万人。然后乘胜追击,一路逼近前秦军所在的淝水对岸。知道苻坚更渴望正面会战的谢玄,也遣使希望对方稍微后撤,好让东晋军渡河来决一死战,求之不得的苻坚果然照做,却引发臃肿军队的阵势大乱,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朱序,也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矣,引得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互相踩踏!

已经全面瓦解的前秦军,日夜不停地向北逃跑,除了士卒自相践踏,饥饿困冻也导致大量伤亡,统帅苻融在落马后为追击的晋军所杀,苻坚本人也在逃跑时身中流矢,晋军不但轻松收复寿阳,还拿回了此前丢失的所有地盘。此后仅仅2年时间,曾不可一世的苻坚就为羌人贵族姚苌所杀。整个前秦政权亦在这次兵败的9年后彻底灭亡。
这场淝水之战无疑是古代百万大军的标志性失败。在生产力与技术水平都不够发达的年代,通过原始积累与强制手段来纠集一支规模极其庞大的军队,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除非可以迅速获得胜利,否则都会迅速耗尽补给,造成军心混乱。而过于庞大的军队,也非常不利于指挥官统领全局,在具体战斗中反而容易落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淝水之战同样暴露了苻坚霸权的脆弱性。大量非氐族部队混迹在秦军当中,忠诚度与战斗欲望都非常低下。苻坚从未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去重新管理和布置治下民族集团。在他的头脑中,只有不断向前冲,制造胜利奇迹这一条道路,这也注定了他的盛世如此短暂且无法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