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Tips:当童话故事遇见芭蕾,我们遇见柴可夫斯基。
“我认为这部芭蕾音乐是我最佳的作品了。主题是如此富有诗意与乐感,我以极大的热忱写它。一部有价值的乐曲就需要这种热忱。”
——摘自柴科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的信
《睡美人》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英俊潇洒的王子在仙女的指引下,遇见了沉睡的公主,便一见钟情;王子神圣的一吻唤醒了沉睡百年的公主,整个王国也随之苏醒,在一场盛大的婚礼中,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欧洲大陆流传着这个故事的众多版本,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格林兄弟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版本。

1888年,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收到俄国皇家歌剧院的经理,符谢伏洛兹基的建议,以夏尔·佩罗的《睡美人》为题材,创作一部新式的芭蕾舞剧。信中,符谢伏洛兹基将这部芭蕾舞剧描绘为“路易十四式的幻想曲”,并且希望以“吕利、巴赫、拉莫的精神来写作”。柴科夫斯基的想法与符谢伏洛兹基不谋而合,便欣然答应。

柴科夫斯基在第二年五月完成了《睡美人》的初稿,并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兴奋地写道,“我认为这部芭蕾音乐是我最佳的作品了。主题是如此富有诗意与乐感,我以极大的热忱写它。一部有价值的乐曲就需要这种热忱”。
全剧分为三幕,共包含三十一首乐曲。其中的“序曲-紫丁香仙女”、“柔板”、“角色舞曲:穿靴子的白猫和黑猫”、“全景图”、“圆舞曲”这五首曲子又组成《睡美人组曲》,成为音乐会的常演曲目。其中第五首“圆舞曲”又被称为“睡美人圆舞曲”,这首作品无疑是这部舞剧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首圆舞曲选自第一幕,远道而来的四位王子手持鲜花向公主求婚。旋律由弦乐声部奏出,充满了轻松活泼、抒情优美的圆舞曲特色,旋律悠扬,令人过耳不忘。
在第三幕大团圆的婚礼场景上,柴科夫斯基还根据剧本,创作了一系列“角色舞曲”。这些角色均来自夏尔·佩罗笔下的童话人物:灰姑娘与王子、穿靴子的猫、小红帽与大灰狼等。这样的设计使这出原本就梦幻的舞剧,更富童趣。
在舞蹈方面,《睡美人》也是可圈可点。这出舞剧后来被人们称为“芭蕾艺术的百科全书”,其中不乏经典的舞段。例如,第一幕中睡美人的独舞以及与三个求婚者的舞蹈,难度极高;第二幕中丁香仙女的舞蹈美妙动人;第三幕“婚礼”中的王子与睡美人的双人舞堪称双人舞的试金石,是众多芭蕾舞演员参赛时选择的舞段;在“婚礼”中更有猫咪双人舞、大灰狼与小红帽双人舞等舞段,这些舞段趣味性很强,又不失观赏性,从而构成《睡美人》多彩绚丽的风格。


比起舞剧本身的梦幻,现实则显得有些“残酷”。1890年1月15日,芭蕾舞剧《睡美人》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虽然引来许多关注,但演出后的评论却不太友好。评论家们诟病这出舞剧选材太“低层次”,风格像“瓷娃娃”,音乐太交响化,仅有寥寥几位评论人为其说公道话,其中包括柴科夫斯基的学生伊凡诺夫。这样的讨论甚至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佳吉列夫的复排引发了斯特拉文斯基对这出舞剧的再一次辩护。
即便曾经舆论纷纷,但最终的事实还是证明,《睡美人》的确是芭蕾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大型芭蕾梦幻剧。它有着撼人心魄的音乐、气势恢宏的舞蹈、两百多套雍容华贵的服装、富丽堂皇的布景以及庞大的演出阵容。一百多年来,不断为走进剧院的观众们,带来视觉美与听觉美的双重盛宴。